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324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代表作品之一,其经典意义不言而喻。基于经典作品内涵的再阐释性,存在主义为读者解读路遥及其作品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路遥无论是在创作个性上还是在具体文本创作中,都不难发现其与存在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与精神契合。《平凡的世界》虽展现出了存在主义元素,但并不意味路遥就是存在主义者。路遥作品中的存在主义意蕴是无意识的,它更多的是与中国本土结合后生成的独特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2.
卡森·麦卡勒斯生活在二十世纪存在主义大行其道的年代。其创作受到存在主义哲学、尤其是丹麦存在主义神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深刻影响。本文主要探讨麦卡勒斯接受存在主义哲学的成因,分析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及宗教神学思想对麦卡勒斯创作思想和内涵的直接影响和表现,可以见出,在怪诞的文学形式背后,是卡森·麦卡勒斯对人类存在和人性的深入洞察。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介绍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是简介萨特的生平及主要著作;三是介绍萨特主要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董吉 《现代交际》2012,(5):79+78
人是主体,是自己的主人,存在与自由是统一的。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  相似文献   
15.
菲利普·罗斯的《美国牧歌》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文章以小说人物梅丽为切入点,结合存在主义相关理论,从梅丽作为孤独的存在者、追寻中的他者和自由的选择者三个层面对小说进行分析。第四代移民梅丽在他者的凝视、追寻下不断进行自我审视,却在多重错位中成为一个畸形的存在,但她最终挣脱了自我、家庭、社会和民族的羁绊,通过行动进行自我选择,朝绝对自由进发。这个过程不仅折射了当时的环境与人所面临的困境,也引发了人们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与自由选择的深思。  相似文献   
16.
17.
库尔特·冯内古特在美国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运用科幻手法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自动钢琴》。解读《自动钢琴》中所体现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系统分析人类在处境中的自由选择,可以帮助读者深刻认识到冯内古特深刻的人道主义精神,挖掘现代工业社会存在的深刻弊端,从而在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追求人生存在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所谓的"现代诗性",并不是单纯指作品的意象、语言等外在层面的诗化特征,而是主要体现在其反映人的生命的内在深度方面,即对人的存在、人类的命运以及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探询。在中国现代乡土小说史上,萧红与师陀的独特性在于,对于生命感性与个体意识的叩问与反思成为其作品中的现代诗性的主要源头。在"乡土"与"自我"内在关联的建立上,他们站在了同时代作家的高度,同时也具备了某种超越性。本文主要以《呼兰河传》和《果园城记》两部作品为例,对两位作家建立在本体性存在基础上的"现代诗性"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9.
生存、自由、超越是雅斯贝尔斯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核心教育观,其教育思想关注人的精神建构和灵魂的陶冶,认为大学以自由为其生命,精神的交往是实现自由教育的根本路径,《什么是教育》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源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对我国教育理念的探索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桂芝 《创新》2011,5(4):105-107,136
1850年问世的《红字》以及一个多世纪后的1977年面世的《荆棘鸟》可谓神父爱情悲剧的孪生篇章。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部作品中的人物在欲望中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人格存在:在欲望中沉沦的邪恶者、在欲望中迷失的可悲者以及在欲望中自我救赎的坚守者。可以说作品中关于欲望与选择以及人性内在关联的深刻阐释使这两部小说具备了文学艺术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