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 毫秒
31.
文化先行,构筑精神家园。大力推行文化建设,重视老年人精神关爱。崇尚德,广泛开展文化建设,打造"文化"道德高地,通过呼吁子女顺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大力推行文化服务,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积极探索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问题,在文化教育、舆论宣传、心理咨询和精神产品等方面提供服务。加强文化队伍  相似文献   
32.
慧心 《当代老年》2013,(6):22-23
2009年8月,河北省南皮县一家影楼的老板刘世强80多岁的父亲突发心梗去世。刘世强找遍家里的柜子,翻着一沓沓数不清的艺术照、纪念照,却找不到一张属于父亲自己的照片。“我搞了10多年的摄影,相机换了几十架,竟然没有给父亲拍张照片,太不应该了!”刘世强捶着自己的脑袋,感到了深深的自责、痛悔。  相似文献   
33.
师爽 《船山学刊》2009,(2):86-89
《论语》中“”的起点是个人的修养,家庭领域的“”是家国同构中的重要基础,所以重点分析了“”在家中的合法性以及行的具体表现。认为在现代社会,“”不可能解决一切问题,应使“”回到其家庭道德的本来和应有的地位,其合理性还是在家庭之中。  相似文献   
34.
"百善为先",此乃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潮流之引领,文化底蕴之深厚,均源于此.本文就""的儒家文化进行了另一层面深入的探析,从黄河、继而运河的出现和富有文化气息建筑的发展,来考究河流对中华民族地方文化所起的从古至今的传承作用——"自水中来,水传散播".  相似文献   
35.
尽孝     
语文课时,老师教我们尽,向父母嘘寒问暖,问他们一天工作顺不顺利、累不累等问题。第二天老师要同学报告父母的反应。一位同学说:“我的父母说:‘你缺多少钱,就说吧!’”另一位同学说:“我更倒霉!我父母问我:‘是不是今天发成绩单了?’”  相似文献   
36.
6月23日,宝鸡市金台区开展的“百善为先、敬老我先行”活动在—片爱心涌动中隆重启动。  相似文献   
3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上曾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其中也有一些消极的因素。传统文化在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仍然有着积极的功效。当今广大农村中原有的道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呈现出新的特点,致使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坚持批判与继承相结合的原则,弘扬传统文化,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8.
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代,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文化存在的基础面临着一定程度的挑战。新时期如何使""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延续下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
严森海 《百姓生活》2011,(11):37-38
为了践行好友临终嘱托。跪求父母理解自己不能回家尽 李国兴1940年出生在江苏常州,1960年考上了南京水利学校。毕业后,李国兴被分配到了浙江奉化水利局工作。然而上班不到两个月,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他被下放到了奉化第二农场。人生落差曾一度使他神情沮丧。在农场,李国兴结识了大他两岁的奉化人应俞斌。他们被分在同一组劳动,又住在同一个寝室,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以文化来培育青少年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奋斗精神和仁爱情怀,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是对时代发展的呼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