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78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72.
苏苏轼尺牍<答陈履常二首>被认为是了解苏、陈交往的重要文件,但信件写作时间、用语及内容与苏、陈二人熙宁年间交游活动不符.详细考察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期的经历与交游,及苏诗<光禄庵二首>所提供的信息,尺牍<答陈履常二首>应是写与吴中士人闾丘终或朱长文的.  相似文献   
73.
汉代家庭实行的是父家长制,父有教育惩罚子女、掌管家产、卖子、决定子女的婚姻等权力,但同时也有抚育子女、维持家庭生存的义务。子无权力可言,只有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安葬父母、祭祀父母等义务。汉代家庭中父子的不平等,主要是受到了当时伦理规范和法律制度的影响。汉代的父子关系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4.
2500年前我国大思想家孔子创立了以"仁爱悌"为内核的伦理文化思想,对我国社会生活秩序做出了深层设计。沿着历史发展进程我们对""文化进行考察,发现传统""文化曾经历了农业社会的被强化及异化,工业社会的被弱化及丢失,以及在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对""文化产生了前所未有冲击的过程。""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是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剂,我们必须继承弘扬、自觉坚守,同时应根据时代需要,不断创新充实""文化内涵,探索以""文化建设引领我们做好老龄工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5.
关邑 《老年人》2011,(2):47-47
一位中年人来到卖烤红薯的老妇人摊前,准备买两个烤红薯。老妇人问:“自己吃还是带给孩子吃?”中年人说:“不是,是给母亲吃。”老妇人马上挑了两个上好的烤红薯,包好,而且执意不收钱。  相似文献   
76.
蔡玉 《老年人》2010,(9):8-9
一位体重只有42公斤的女舞蹈演员,因为男友的父亲患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需她捐献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手术。为了拯救未来的公公,她在4个月内紧急增肥43公斤,创造了很多人不敢想象的“神话”。  相似文献   
77.
思宁 《百姓生活》2011,(9):33-35
青年医生徐刚永远记得8年前,他对情同手足的好友吕凯说的那句话:“放心吧,我会替你照顾好咱爸咱妈。”孰料,一语成谶,当海员的吕凯这次与徐刚分别后意外身亡,扔下了悲痛欲绝的双亲。8年来,徐刚毅然以儿子的身份走进吕家,义无反顾地替亡友尽……  相似文献   
78.
早期儒家经典《论语》中阐述了许多与死亡有关的伦理思想,主要体现为死与德、死与命、死与、死与生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对传统文献中所包含的死亡智慧和死亡精神的深入领会,有利于我们从古人的教化中吸取人生营养,反思生死问题。  相似文献   
79.
道曾被视作天经地义。然而到了近代,特别是甲午战后,道开始受到人们的非议。非者并非反对子女对父母的敬爱,而是认为传统道主恩,使子女丧失独立人格;道造成了中国家族本位,不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道中的亲亲原则,不利于建立法治国家;道中的移忠作,成为帝王专制主义的基础。他们主张父母子女的关系应该建立在爱与平等的基础上,父慈子应该是对应的。而拥者则认为道是道德的本源与起点,道的根本精神在于珍重生命,激发人们爱与感恩的情感。父慈子是道德义务,而非对应的权利。正因如此,就不应该因为传统道中的一些偏颇,或被帝王利用,就根本否定道。  相似文献   
80.
白海若 《理论界》2008,(2):165-166
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文主要分析说明了文化在当代农村的现代传承情况,论证了文化在当代农村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重点论述了文化的现代传承对当今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有利于农村家庭美德建设;有利于解决目前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