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83篇
  免费   42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管理学   1085篇
劳动科学   59篇
民族学   362篇
人才学   407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4147篇
理论方法论   960篇
综合类   7294篇
社会学   1373篇
统计学   9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400篇
  2020年   495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69篇
  2015年   551篇
  2014年   1246篇
  2013年   957篇
  2012年   1384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199篇
  2009年   1224篇
  2008年   1143篇
  2007年   836篇
  2006年   709篇
  2005年   689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37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学术职业具有其自身的道德特征,它以时代性、创造性、自由性、诚实性作为基本内核,从而构成了学术职业区别于其他社会职业类型的道德意识。学术道德建设不仅包括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道德建设,还包括育人、教学、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学术道德建设等多个方面。探讨学术职业的道德特征,旨在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2.
各位专家、企业家、同志们:大家好!“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今天开幕了!我谨代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老龄协会,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从事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研究和实践的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表示热烈的欢迎!  相似文献   
73.
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不少大学生在网络应用方面因为媒介素养的缺乏,而出现一些偏离、失范和依赖的行为。高校的媒介教育主要培养大学生对信息和网络的识辨能力、批判能力、醒觉能力、管理能力和创制能力。网络素养的获得要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水平,将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网上教育和网下教育、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74.
薛其林 《中州学刊》2003,(1):120-123
民国时期 ,社会转型、学术兴盛、方法创新是三位一体 ,互为因果的。而学术方法上的东西、古今、各学科之间的多层次立体的融合与创新则无疑是推进民国学术进程的内在动力和代表民国学术的显著特征。从民国学术研究的实践看 ,西方传入的实证方法、诠释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直觉方法与中国传统的考据方法、义理方法、朴素辩证方法、直觉体悟方法融合创新而形成的科学实证方法、义理阐释方法、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方法、直觉体悟方法构成了此一时期学术的主流方法。民国时期诸多知名学人在学术方法上都倾注了热情和自觉 ,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和运用 ,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正是学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才铸就了民国时期学术上中西汇流、百家争胜的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75.
76.
77.
唐永进 《天府新论》2004,(5):143-144,F003
20 0 4年 5月 9~ 14日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山东、河北、河南、湖南、四川、山西、陕西、内蒙古等 14个省、市、自治区 6 0余名社科联、社科院和有关高等院校、党校的专家学者欢聚山东 ,参加由山东省社科联主办的“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会议收到论文近 4 0篇。与会者围绕“繁荣发展地域文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 ,取得了积极成果。现将会议交流、研讨的有关问题 ,择其要者 ,综述如下 :  一、关于地域文化的涵义及研究地域文化的意义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一方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8.
学术注释规范与国家权力--再与周祥森先生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很高兴看到《历史研究》的文献引证标注方式(注释规范)和周祥森先生的回应文章。实际上,我们的共同点远甚于我们的分歧。首先,我们都认为良好实用的规范是学术进步的基本要求;其次,我们也同意目前各期刊各自为政的注释体例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和规范;第三,CAJ-CD规范和《历史研究》的标引规范都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同时,我们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分歧。这里提出了供进一步的讨论。一、《历史研究》的文献引证标注方式更适合史学论文我为《历史研究》顶住压力、仍然坚持历史学最通行的和适用的注释形式而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79.
80.
吴澄是元代与许衡齐名的两大“真儒”之一,有“南吴北许”之称。他和会“朱陆之学”于有元一代,实起了“宋明理学”发展的桥梁作用。然而在我国的教育和哲学史的研究中,他的地位并不显赫,特别是在书院教育史的研究中,他拟乎是被遗忘的人物。我认为这是不合乎历史实际的。我这里主要是探讨吴氏草庐讲学与书院教育的关系,及其在书院教育中的学术地位,从而看出吴氏在宋末元初书院处于窒息时期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