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8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265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内形势的发展逐步调整的,大致经历了从减租减息到实行耕者有其田再到最终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2.
余华坚守以人为本体的乡土叙事。本文将以余华的乡土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个案文本,通过平民生存的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三方面,分析作家余华的乡土文本如何重构了乡土文学本真的平民生存叙事。  相似文献   
93.
《许三观卖血记》是一部主要由人物直接引语叙述修辞来展示的小说,大量直接引语的配备增强了文本的直接性、生动性和戏剧性,对塑造人物性格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文本中也存在许多有悖于相关准则的直接引语现象:从直接引语的结构来看,文本中存在少量直接引语的变异形式;从叙述的流利性来看。有的直接引语并不干净利落,显得相当笨拙;从人物对话原原本本的记录来看,有的直接引语不符合现场对话的叙述语境;从特殊的音响效果来看,有些直接引语与人物特定的心理状态不相吻合,等等。这些具有“前景化”特征的直接引语,对凸显文本主题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94.
取经以色列     
有个师父最近给宁高宁、马蔚华、杨元庆、汪潮涌、阎焱、陈宏等十几位中国企业家上了一课。离开课堂,这些人患上了同一种“病”:张口闭口都夸自己的师父如何如何牛,仿佛他们梦回春秋,亲炙了孔丘的教诲。  相似文献   
95.
藉田礼发展到唐代,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礼仪规范,同时太宗、 玄宗、 肃宗等在方位、 地点、 流程方面对之进行了灵活的调整,呈现出皇权凌驾于礼仪之上的倾向.与之相应的藉田书写,侧重点也不在于礼仪本身,而在于沟通政治情感,既传达赞美圣君追慕盛世的执政理想,又呈现出君臣交流体贴人情的现实关怀,同时也表达藉田不行于世不被重用的失落蹉跎.这就使得唐代藉田书写不同于《诗经》、汉赋,呈现出礼仪应用文本的特点,形成了藉田祭祀乐歌的礼仪范式、 藉田科场赋颂的结构范式、 藉田题材意象的表达范式.这些范式的生成象征着藉田礼仪文本的成熟,在颂美国家仪典、 寄托文人政治情感的基础上,推动着文以载仪功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96.
古人的签名     
时下,能拥有一个很潇洒的签名是很有面子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虽然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文稿,但签字署名还是要亲力亲为,一手漂亮而不失特色的签名不仅代表着品位而且具有识别个体的法律意义。翻阅史料,我们却发现古人其实也有自己的签名。最早的签名古人的"签名"最早称"押"。《韩非子》一书中有"田婴令官具押券",南朝顾野王的《玉篇·手部》解释"押,署也",又可见战国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押"的形式在文书中进行签署了。  相似文献   
97.
从今年开始,中国的省、市、县、乡四级党委自下而上进行换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工作也陆续展开。中央纪委常委、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纪南11日表示,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予停职或者免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  相似文献   
98.
西晋赋税不入"律"、"令",视作"常事",制订有"品式章程"。"式"即"样",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用作"比",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式"方面的规定,与"户品"等配套,作为划分户等、按等纳税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包括"户样"和"调样"两项内容。杜佑写《通典》,不知"品式"为何物,把西晋《户调式》中"占田"、"课田"规定误为土地制度,从"式"中抽出,放在其《田制》篇中,剩下的内容生硬缝缀,当作赋税的"令",归入《赋税》篇。《通考》沿袭杜佑的错误观点,仍视"占田"为国家授田,虽认为"课田"系"租税",按户缴纳,有一些进步,但无法解释"式"。现今治史者或是遵从杜佑的思路和方法,或是遵从马端临的思路和方法,也有进步,却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9.
正我很喜欢和年轻人打交道。因为我也有过同样的关于年轻的迷惘、挫折与喜悦,我想告诉你们我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十几年来,对我坚持做的一些事情,有些人并不理解包括身边的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他们问我,你为什么不让自己舒服点、开心点,为什么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呢?  相似文献   
100.
获得利润,不仅是因为东西本身的好坏,卖者的方法也很重要。卖辣椒的人,恐怕都会经常碰到这样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那就是不断会有买主问:"你这辣椒辣吗?"不好回答——答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怕辣的,立马走人;答不辣吧,也许买辣椒的人是个喜吃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