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51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75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11.
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开始,以文学期刊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七月作者群,显示出强劲的创作阵容与文学影响,由此而促成具有鲜明流派特征的七月诗派产生,为中国现代文学运动提供了从作者群到文学流派的双重动力,两者共同推进了中国文学的战时发展,从而为中国文学进行现代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2.
李金坤 《云梦学刊》2010,31(1):158-160
湖湘诗派,又称汉魏六朝诗派,是活跃于中国近代诗坛百年之久的一大诗歌流派,名冠近代众多诗派之首。作为此派领袖人物的王阊运,学界似乎一边倒地评价其诗是,以“杂凑摹仿”为能事,脱离现实,没有实际意义。陈衍堪称此类言论之代表,其云:“湘绮五言古沉酣于汉魏六朝者至深,杂之古人集中直莫能辨。……盖其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也”。  相似文献   
13.
郑敏在诗歌创作及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大多借鉴西方现代派的创作实践及理论成果。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郑敏的咏物诗及其关于死亡的系列组诗中意象的选取明显带有西方现代派的色彩尤其是里尔克的诗风;诗歌创作中自我与现实关系的处理上,郑敏借鉴了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派诗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15.
桐城派既是一个散文流派,也是一个诗歌流派。道咸年间姚门弟子继承了先贤姚鼐的论诗宗旨,在唐宋诗之争中采取无分唐宋的诗学策略,评诗不轩唐轾宋,方东树的诗论是其典型代表。他们论诗强调创变,反对摹拟,务去陈言,化古生新,因而对善于创新的宋诗代表人物苏轼、黄庭坚极为推崇,于拟唐的明七子、"诗文浅陋"的性灵派及好用僻字、僻典的浙派持批评态度。在性情与学问的关系上也主张二者相容,化学为才,体现出他们唐宋兼融的旨意。但在某些情况下,则有偏重唐诗美学趣味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涂承日 《学术交流》2013,(1):190-194
在唐代诗坛,贾岛虽非声名显赫的一流大家,但他刻苦炼饰的创作精神与别具一格的诗歌风貌,却为其在名家林立、流派纷呈的中唐诗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在后世拥有众多追随者。贾岛作诗偏于求"奇",后世诗评家也常以"奇僻"总论其诗歌特点。这种诗风的形成受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其外因是元和诗变时代氛围下韩孟诗友求奇创新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影响及对杜甫奇特诗歌作风的继承,内因是多年的释子生涯所养成的独特的审美癖好及自身苦寒困顿的境遇导致其多选取异僻之物与幽奇之象来寄寓身世感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甄别江湖诗派与四灵诗派出发,藉助地方志、传记、诗人诗作等文献资料,钩稽出三十馀位隶属永嘉四灵诗派诗人.这一发现,证实了在南宋中后期诗坛,永嘉地方确实存在过一个人数甚夥的诗派,推翻了以往学界认为四灵人数太少、不足立派的成说.  相似文献   
18.
从禅宗对于中国诗歌、尤其是对于王孟诗派的影响着手讨论王孟诗派的形成及其特点,以禅入诗,诗中有禅,以禅喻诗,禅思与隐逸思想的契合,使王孟诗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人格、隐逸思想和审美理想,进而成为有唐一代审美主流之一。  相似文献   
19.
陈与义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重要诗人 ,一直被确认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 ,通过对江西派成员的确定标准、陈与义诗歌创作主张和实践等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 ,认为陈与义诗无论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与江西诗派相去甚远 ,实不应为江西派中人  相似文献   
20.
朱熹崇正、重统、尚雅、尊古的文化心态代表了近古时代正统文人的文化心理.朱熹把理一分殊的思想贯穿到文学的领域中,引申出文道一本论.同时,又将传道之文和抒情之诗加以区别,肯定诗歌的价值多重性,提倡一种将直觉和理性相结合的体验诗学.而心性义理不同程度的渗透,则形成了朱熹诗歌的丰富层次和各类文本的独特性.文从道出的观念,又使朱熹的文风趋向平易自然,使其文章呈现出以立意为本而不尚词采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