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理论是时代经验的总结。当下语境里,古文论经典正遭遇着西方各种哲学思潮、理论翻译话语激流的冲刷。然而,平静地回溯当前的文论现状可以发现,古代文论经典作为融汇在文化血脉里的思维潜流,仍旧生机勃勃地生存于大量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学论域之中,从对"赋诗断章"到"妙悟"的讨论正可见一斑。"比兴"思维和"妙悟"审美理论蔚为大观,是中国文化语境里一个伟大而古老的诗学传统,展现着古代文论的生命力和与时俱进的自洽弹性。  相似文献   
72.
本文着重探讨湖湘地域文化的实学背景、特征及对湖湘近代化过程的深刻影响,并对如何认知、评价这种实学型近代化文化思潮及启蒙运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3.
论船山精神     
王船山是中国历史上艰苦卓绝的思想家 ,他除了很好地把握个体的生命价值外 ,也把关注的焦点投向国家之兴亡、民族之盛衰、社会之发展 ,以其广阔的视野、缜密的思维和批判的眼光 ,审视历史 ,正视现实 ,构想未来 ,成为那个时代最有成就的思想家 ,在中国思想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的生命历程中 ,始终洋溢着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那就是 :“以身任天下”的豪杰精神 ,经世致用的求实精神 ,“卓然不惑”的创新精神 ,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船山精神”。这种精神不仅贯穿于他的言行之中 ,而且体现在他那近千万字的著作中 ,还反映在一代代仁人志…  相似文献   
74.
朝鲜北学派实学代表人物朴齐家曾先后4次出访燕京,他冲破了夷夏之辨和小中华的传统狭隘观念,系统地总结了北学论思想,提出了从器物利用到思想文化对外开放的主张,以实现正德利用厚生之道,同时提出了发展工商、富民强国的具体措施。朴齐家的实学思想丰富了朝鲜实学的内涵,与嗣后的实事求是实学榫接,其历史地位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5.
张栻、魏了翁具有丰富的实学思想 ,这主要表现在求实求理 ,重躬行践履 ,对欲、利的肯定 ,把义理与训诂相结合等方面。并且 ,张、魏了翁作为蜀籍学者 ,又长期在湖湘地区活动 ,沟通了湘蜀两地的文化 ,使湖湘文化和巴蜀文化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他们丰富的实学与理学思想也由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76.
北宋词人周邦彦与王安石变法关系密切,这构成了他创作的背景和主线,然而《宋史》并没有记载此事。所以,参照西方史学,从不同历史观的断裂处分析社会原因,重点把握其词作中的心路历程,成为当前清真词研究中重要而急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77.
真德秀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融合了二程、朱子、象山以来理学的精髓,吸收了佛学等思想的成分,形成了以“参取”为核心的价值观,以及心性论、修养论构成的内圣之学和资治论、实学论构成的经世之学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8.
茶山原名丁若镛,为朝鲜朝后期著名的学者与思想家。由于历史上中韩两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渊源关系,以故当茶山于十七世纪初开始建立新的思想体系时,必然要对极大地影响了韩国乃至其自身的四书经学、朱王之学等作出主动的清理或应答,本文即以其最主要的一条思想线索即返古主义思想为切入点,追探茶山对中土哲学所做的一些基本把握及其中可能涉及的方法论问题,并以期借助这一实例,来窥探世界近代化思想运行中东亚地区不同民族间思想碰撞、衔接与断裂等的过程。  相似文献   
79.
我国明清之际参加郑成功北伐的抗清志士朱之瑜 ,晚年流亡日本 ,在日本二十余年 ,传播中华文化 ,为日本水户学派的形成奠立了理论基础 ,至今为日本各界所敬仰。他的高风峻节的品格和民族爱国精神也鼓舞过中国近现代康有为、梁启超、章炳麟以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等一大批爱国志士。  相似文献   
80.
扬州学派的实学思想是清代实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扬派学者治学大力倡导实事求是;注重经世实用;高举实践大旗,批判宋明理学;强调实测而知,宣传科学精神。他们为明清实学思想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