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文学理论是不是科学,是不是坚持文学理论的科学性,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文学理论科学的客观性,不在于它必然提供一种客观的绝对真理,而在于它本身具有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客观的,研究者必须去探索这个对象中存在的内在客观规律,这就是文学理论具有客观科学性的基础.文学之为文学,总是有自身内在的客观性特点.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是文学理论可以成为一门科学的理由.文学理论的科学性还在于不能把任何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固定化、神圣化,当作绝对真理.文学理论成为科学,关键在于其话语陈述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2.
略论六朝志怪小说的两大叙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丛残小语的六朝志怪小说 ,虽然处在中国小说的雏形期 ,但它却蕴涵着成为后来中国小说一系列叙事范式的胚芽。限知性叙事和客观性叙事就是其中值得关注的两种叙事范式。前者的出现与运用 ,不仅是观察点易换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叙述策略的展示 ,其本质暗含着对传统“实录”原则某种程度的挑战与颠覆。后者则充分显示出被现代西方小说美学极为推崇的客观性叙事的创作理念 ,在中国小说发展之初就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43.
刑法解释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解释是解释者采纳社会大致可接受的价值判断标准,并考虑社会需求而进行价值判断的结果,因而具有主观性。但刑法解释所依据的法律文本和法律事实是客观的,得出的结论也是解释者的主观判断客观化的产物,因而刑法解释又具有客观性。刑法解释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过程,是受刑法法律文本与法律事实制约的刑法解释者的主观创造性活动。  相似文献   
44.
先验哲学肇端于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的哲学原则,以"先验自我"为阿基米德点而使世界在主观性中客观化。它所可能面对的世界有三重,即个体物的世界、一般本质或共相世界、绝对或大全世界。先验哲学的首要任务便是确立这三重世界的客观性。个体物的世界的客观性通过感性确定性而表现为原初被给予性,但一般本质的世界却不是原初被给予的,而是首先通过自由想象力的变更表现为普遍必然性,它成为被给予性是通过本质自我和想象力的张力活动实现的,因而是次级被给予性。如果仅坚持内在论原则,绝对或大全世界就是先验哲学在知识论上的界限。要使其成为客观的,必须拓展先验哲学。  相似文献   
45.
本文综合叶朗、何光沪、赵汀阳等哲学界学者对我们新闻传媒的看法,就传媒的地位与作用、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学术研究与传媒的关系、传媒的人文导向与伦理责任,我国传媒存在的问题、建议等重要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6.
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特色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日益受到关注。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正处于转型之中,实证研究方法将成为法学研究的常规范式。一些学者对法学实证研究的客观性提出质疑。求解实证研究的客观性难题可以从马克斯·韦伯那里得到启发。韦伯对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研究具有代表性,认为人文社会科学可以做到“价值无涉”。韦伯主张的客观性以价值关联为前提,以客观可能性为基础,以对理想类型的应用和超越为实现路径。在法学研究中,运用指向客观性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必然性,这是由法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以及法学对法律的批判功能决定的。法学实证研究并不排斥主流的规范研究,两者应互相补充,这也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学实证研究要实现客观性,需要兼顾证实与证伪,注重文献的积累、理解的逻辑以及实践。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目标是要在韦伯方法论基础上实现创新和超越。  相似文献   
47.
宋潇潇  唐德根  宋德生 《云梦学刊》2005,26(3):133-134,137
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调和语言形式和内容的矛盾,从而使译文有别于原文,其部分心理特征和风格特征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译文中,表现为译者可见性。译者可见性是客观存在的,无须遮蔽。本文拟从格式塔完形认知和译者的创作心理对其进行论述。译者可见性并不妨碍译者的客观性,译者风格应尽可能与原作者相适应协调,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表现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48.
制约和监督是约束权力的两种方式.制约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客观性包括了内在性、即时性、互动性和对等性等特点.作为一种内在约束,制约能够对事物发展起到即时的约束作用;而监督是外在的,具有不同时性、单向性、外在性和地位优越性等特点.权力的制约源于分权,权力的监督源于授权.当代世界,由于历史传统的影响,对制约和监督采用的重点、模式不同.在运用制约和监督机制时,必须严格遵循两者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否则就难以实现制约和监督,这也是我们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9.
新闻媒体应该具有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平衡性正在被“仇富”和“仇官”的极端情绪所取代。  相似文献   
50.
介绍了波普尔关于“错误”的思想和其倡导的批判的科学精神。波普尔认为 :由于错误存在的客观性 ,人们只能通过探索逼近真理 ;发现错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 ;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是对立统一的 ;可错性是人的本性、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性 ,一切知识都是可错的 ;试错法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应该提倡勇于犯错误的、批判的、否定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