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97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06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康德对范畴客观性的先验演绎最终完成于后演绎的“原理分析论”经验类比部分。经验第二类比关于因果性的证成有赖于主观时间秩序与客观时间秩序之间的有效区分。对客观性的传统解读有两种:客观实在性和主体间的普遍有效性。但传统解读没有成功处理“客观性”的二难,以至无法令康德对范畴运用规则及其界限的说明同时抵御认识论和道德哲学中普遍怀疑论的攻击。时间秩序客观性的新解,即以别种表象方式的可能性为前提的跨主体视角下的客观实在性,可以消解传统解读的二难。承认这样一种客观实在并不与康德哲学的批判原则相冲突。  相似文献   
72.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改革中,恩格斯关于矛盾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经典论断被淡出。出现这种重大变化,与发现“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假”密切相关。但是,我们不能重蹈“在倒洗澡水的同时,把孩子也倒掉了”的覆辙。需要开展的工作是:科学地、正确地重构辩证唯物主义对机械-位移运动及其基本矛盾的表述,重新恢复恩格斯的“经典论断”的科学性、权威性。另一方面,孙正聿先生在2012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一书中仍然视“黑格尔位移运动矛盾表述”为“真”。为此,需要一辩究竟。  相似文献   
73.
无论何种门类的知识或理论 ,都将力图为某些特定种类的现象提供解释。解释的合理性程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1 )解释的逻辑结构正确 ;(2 )解释能够或已经为某种经验所证实。社会历史科学 (文化科学 )从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围绕社会科学要不要采用经验科学的标准、或者说社会科学的“科学性标准”问题展开了长时间的争论。一派是科学主义派 ,坚决主张社会文化科学的科学化 ,认为经验科学的形式是科学的唯一形式 ,因而当然是文化科学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另一派是“历史主义派”,强调文化科学处理事件的独特性。这种事件独特性必然要求方法上的独立 ,从而保证了文化科学的独立性。而且 ,自然科学的那种检验要求对文化科学也没有约束力 ,文化科学应该坚决拒斥科学主义的干涉和僭越。解释的合理性与因果性又必然地联系在一起对因果性的不同理解导致对历史本身的不同理解 :历史决定论与反决定论  相似文献   
74.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重要理论问题.第一,需要的客观性问题.我国的满足需要论不同于西方的满足需要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认为需要都是客观的.需要并非都是客观的,以需要都是客观的为基础论证价值的客观性是片面的.第二,需要的合理性问题.主体需要并非都是合理的.以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存在着内在的逻辑矛盾和理论混乱;如果把这种观点的逻辑贯彻到底,在实践上就会产生误导.第三,事实混同于价值及其原因问题.在价值哲学理论中,认为满足需要就有价值,实际上是把事实混同于价值,其思想根源正是快乐主义.第四,使用价值与哲学价值的区别问题.我国一些学者之所以用满足主体需要界定价值,理论上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用马克思说的使用价值来理解哲学价值.这种理解是不能成立的.从哲学价值的本质来说,价值必定是善的;使用价值则指物能满足某种社会需要,而需要并非天然合理,满足需要并非都是善的.从外延来说,使用价值主要指物的有用性,通常指功利价值,哲学价值则不仅包括功利价值,还包括超功利的真理、道德、审美价值等.把使用价值混同于哲学价值,根本原因也是由于使用价值能满足需要,能产生快感,这种看法从思想根源上说也是快乐主义.  相似文献   
75.
当今《诗经》研究面临的困境有《诗经》文本的不确定性、历史文献与"地下证据"难以取舍、《诗经》中诗歌的起源观点的不统一以及《诗经》研究能否达到客观性等疑惑。国外研究者采用认知诗学等方法论对《荷马史诗》进行的研究,有深远的借鉴意义,而从心理的客观性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可成为《诗经》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客观性问题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科学真理观赖以建立的基石.从主体间性或公共性的角度重新理解认识的客观性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在质疑传统哲学纯粹客观存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认识的公共性和客观性并不是等价的,实际上,认识的客观性是一种有条件性.  相似文献   
77.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概念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具有多重维度,即客观性维度、主体维度、社会维度、生态维度和实践维度。这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概念对于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对知识本性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以近代科学和理性主义为基础的传统科学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的本性是客观的、普遍的、价值中立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客观性知识容易走至绝对主义的理论缺陷日益显现,并面临历史和现实困境。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矛盾的加剧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工具理性对人性的扭曲、经济和生态等社会问题大量出现,引发后现代主义者的尖锐批判,具有鲜明非确定性特征的后现代知识观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  相似文献   
79.
浩然表现"文革"前农民生活作品里的世界,不是艺术真实,而是他用从理念出发的主观主义、自上而下建构的表达性现实.它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阶级斗争,具有宏大政治意义、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农民日常生活.浩然借写<金光大道>成功创立了想象、表现和建构农民生活的新方式.他是毛泽东时代的标志性作家,<金光大道>是集大成的"社会主义文艺"著作.晚年,他虽在实践上颠覆了表达性现实,但仍倾力为其作品的真实性辩护.这表明,他深深迷恋着表达性现实.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