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31.
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唐代诗文审美观念的更新,可以说是隋唐时代诗文以及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他们继承了齐梁诗风,但是他们没有拘泥于其中,诗文风格没有流于轻浮,他们的创作更加注重对生活的观察和歌颂,主题也更加深刻了,特别是体裁和题材的突破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本文就"四杰"徽号的起源和思想渊源;"四杰"文学的体裁和题材的突破和"四杰"诗文的艺术特色等方面来综述"四杰"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32.
陈恩维 《学术探索》2009,(5):138-144
模拟是梁陈宫体诗人实现"新变"的策略。梁代宫体诗人通过对乐府古辞的模拟,解构了旧体古辞,建构了宫体;通过对永明诗人的新体诗、赋咏古题诗以及新声乐府民歌的模拟,发展和完善了永明体,使之进一步向近体诗发展;而《玉台新咏》的编撰,则通过选目实现了宫体诗的自大其体。陈代宫体诗人的拟作旧题新作,完成了宫体诗的"新变",但最终滑入了色情的泥沼。  相似文献   
33.
宫体诗使用意象如同素描,画面疏朗但韵味不足;花间词使用意象,如同工笔画,在有限的篇幅内,通过意象的铺排,创造深邃的意境。意象的疏朗或绵密与风格的清丽或绮靡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4.
宫体诗的当代批评及其政治背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武帝因对太子萧统有所衔恨 ,在萧统死后舍弃其子萧欢 ,而以其弟萧纲为皇位继承人。这一做法引起朝野的不满。在萧纲被册立为太子后不久 ,就有人利用太子宫中所作之诗多涉艳情而加以攻讦 ,并特意冠以“宫体”之名——这是带有政治意义的事件。而对所谓“宫体”诗的政治性、道德性批评 ,在梁代已经渐见流行 ,并为后人从不同需要出发加以承袭  相似文献   
35.
为避免重蹈前朝覆亡的道路,唐王朝统治者加强了思想统治,初唐史家时宫体诗的批判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其批判的缘由:一是蔽于方域之见;二是"声音之道与政通"的儒家古训,认为宫体诗是淫靡之音,有害政治,进而警示君王要以勤于国政为本,不可沉溺于文章著速;三是调整文学发展方向的需要;四是转变士风的手段.探讨他们批判宫体诗的动机,对于客观、公正的评价宫体诗以及全方位的揭示文学发展过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6.
王志清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16-120
《闲情赋》对于宫体诗的影响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深刻的.其实,在鲁迅与闻一多的相关论述中,已了然有《闲情赋》对宫体诗直接影响的信息.宫体诗的出现与《闲情赋》具有同样的生态背景,《闲情赋》除了其骈俪而华美的语言形式外,在描写对象、表现内容和情调上,也都适应了宫体诗的胃口和发育.二者最为一致的地方是:追求声色美艳的感官感受,追求幽怨怅惘的悲剧情氛,追求轻艳华彩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37.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试图说明三点<春江花月夜>的独特形式对七言诗发展的影响;它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在山水诗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它的哲理式思考与宋诗的关系,并借此说明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38.
沈元林 《天府新论》2000,(3):73-75,,82,
本文对宫体诗作了客观的认识和重新评价,指出宫体虽格调不高,但也拓展了诗歌的描写领域,并对乐府民歌有所师承,不宜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39.
乐府诗是宫体诗的源头之一,这是因为乐府艳诗的盛行对宫体诗的形成有着催生作用。但乐府诗对宫体诗的影响又是很有限的,不宜估价太高。文人艳诗也是宫体诗的一源,宫体诗是历史上文人艳诗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前代文人艳诗的某些因素如拟代手法、体物特色和哀怨题材都为宫体诗所继承和发展。不过,相对于文人艳诗的传统而言,宫体诗的出现又是突变性的,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传统艳诗的否定。  相似文献   
40.
萧氏父子爱好文学,善作诗文,勤于著述。其作品多为宫体诗,这个特点反映了梁代文学的一种新的现象。梁代宫体诗其内容虽不可取,但在用典、声律、辞采等形式方面的探索和创造,还是有意义的,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借鉴。萧氏父子重视有文学才能的人,在他们周围拥有一大批文人学士,对当时文学的繁荣起了一定促进作用。当然,梁代文学的繁荣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前代文学的影响,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