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34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国语·鲁语》中记载,季文子虽官居鲁国宰相,但他的妻子儿女却没有一个人穿绸缎衣裳;他家里的马匹,也只喂青草不喂粟米。于是,孟献子的儿子仲孙责问:“你身为鲁国的宰相,可是你的妻子不穿丝绸衣服,你的马匹不用粟米来喂,难道你不怕朝廷上百官耻笑你吝啬吗?难道你不顾及与诸侯交往时会影响鲁国的声誉吗?”季文子答日:“我当然也愿意穿绸衣、骑良马,可是看到国内老百姓吃粗粮穿破衣的还很多,我因此不敢让全国父老姐妹粗饭破衣,而我家里的妻子儿女却过分讲究衣着饮食。  相似文献   
72.
1.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可俗话又说:近水楼台先得月。2.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可俗话又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相似文献   
73.
河之洲     
<正>元规则与生存之道职场之中,虽然有许多潜规则,但是如果你完全不懂,或是不理潜规则,是不是就混不下去呢?也不尽然。我认识的一位大姐,圈子里公认她"是一个完全没有情商的人"。她不善交际,不喜欢应酬,甚至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谁是谁的派系、谁跟谁关系暧昧这一类的八卦她当然是一概不知。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已经是公司主抓业务的副总了。  相似文献   
74.
“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这两句话中,提到了并世而立的两位风云人物,王猛和谢安。两人同放在一起,也道出了一段戏剧性的历史遗憾。  相似文献   
75.
南宋孝宗朝前后共有宰相十七人,宰相似走马观花般频繁更换.在这众多宰相中,梁克家与陈俊卿任期相对较长且二人长期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主守派,二人既是政治上的盟友,在私交上又互为儿女亲家:梁克家子梁亿娶陈俊卿女,陈俊卿子陈宓娶梁克家女.其中梁克家先后两次任宰相共五年有余,仅次于王淮,任期位居孝宗朝宰相第二位.对两位宰相的关系进行研究,有益于进一步理解孝宗朝政局的纷繁复杂性.  相似文献   
76.
自然灾害与唐代宰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代政府文书、实际政治活动以及唐人的观念中,宰相依然具有“燮理阴阳”的职能;宰相在灾时往往提出避位退让的请求,以示谢过负责,但一般不会得到批准;唐代宰相的政治生涯因灾害的发生而出现变数;灾害对宰相的影响是考察当时政局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77.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吏治败坏,作为封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宰相,多平庸无行之辈。冯道是五代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他历四朝十君,而相位依旧,为辅弼之臣,却极少进谏,丧失大节。但他为人清俭宽厚,善于体恤民情。他用人重视才业,不重衣冠。在文化制度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总之,冯道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78.
唐代皇帝要求宰相重视为朝廷选拔优秀官员,许多宰相也以此为己任.唐代宰相主要通过与皇帝当面讨论和向皇帝上书两种方式阐述他们选拔官员的思想,其内容丰富、深刻,对唐代选拔官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唐代宰相选拔官员的职责及思想的论述,揭示唐代宰相在朝廷选拔官员中的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79.
通过对唐代宰相与科举关系的论述,揭示出唐代科举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唐代宰相对科举录取的影响:科举制是唐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唐代选官的重要方式之一; 唐代科举制的内容丰富、复杂,而且有一个长期演化的过程; 唐代许多宰相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因为学识德行、出身、政见等原因对科举的态度不尽相同,但许多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干预科举的录取。  相似文献   
80.
吴潜为南宋名臣,关心国事,节用爱民;为人豪迈,不附权要.屡次上奏,表达对国家的政治环境、经济形势、军事策略及用人方法等方面的独到见解和措施,因而在理宗后期曾两度为相.但由于社会形势的变化及君臣、臣相间复杂的关系与争斗,吴潜的一些建议并未实施,或是实施而效果不大.他罢相的原因主要是同僚的排挤、台谏的攻击及自身的性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