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历史之为原则,或者说历史性成为存在论的基本视域,意味着根据意识与历史意识在哲学基础中的相互融合,这是一个经过奥古斯丁、维柯等关键环节,而后在黑格尔哲学中首次真正完成的漫长过程。马克思与黑格尔历史原则的决定性差别在于,世界历史的根据及其历史性是建基于思辨思维还是建基于感性活动。在本文当中,对这一差别的指证是特别依循主体性问题得到贯彻的,因为在我们看来,“思辨主体性”与“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之间的差别是马克思与黑格尔上述历史原则之差别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22.
由“我思故我在”所开启的个体主体性,是经由我思之内在性建构出来的,它由此奠定了整个近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建制”,即“意识的内在性”.在此“基本建制”下,“自我意识”如何出离自身并把握它之外的“对象”成了问题.对此问题的解决,海德格尔诉诸“此在”的“出—离”性,科耶夫则诉诸具有“主动性”和“否定性”的“欲望”.但只有马克思立足于“感性对象性活动”,才真正瓦解了“意识的内在性”.不过,对马克思而言,瓦解“意识的内在性”仅仅是工作的前提,如何变革既定社会状况和“使现实世界革命化”,从而让“社会现实”和“事情本身”真实呈现,才是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居于经济学与哲学的二维空间内进行理论批判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诞生地。其中,马克思以现实的对象性的人及其实现自身对象化本质的劳动为立脚点,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精神劳动”论题的合理形式,并从现代资产阶级社会中人的现实状况出发,发现了异化劳动的现实存在方式。揭示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虚伪性以及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抽象性与非批判性,指出两者均妄图将现实异化绝对合理化。而马克思则以现实的、历史的、批判的眼光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异化现象理解为人类自我实现过程中必然生成却又只具有暂时性的特殊的物质生产形式。并且不同于黑格尔力图在主体思维范围内解决这种异化的幻想,马克思提出现实的共产主义革命以实现历史的超越。  相似文献   
24.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试图摆脱传统、抽象、思辨的哲学研究方式,从人的现实、感性的实践活动出发,以“直接的、非哲学的科学”的研究方式来表述和研究问题,实现了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转变.他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作为理论的基本前提,展开并阐述一种解决历史之谜、实现人的自由解放的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一门科学”的思想便是这一理论在科学观上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从其理论前提出发必然得出的结论: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将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25.
"身体"辩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 ,“身体”这一原本属于每个人且似乎不必言说的在体 ,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 ,进入公共话语。生活中的健身、美身以及与之相伴的伤身、殉身 ;文学艺术上身体写作的种种花样翻新以及一些人的身体变为公共消费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带来的人体器官移植和克隆的现实可能 ;属于性别范畴的诸多两性和同性问题 ;特别是人们处身的社会位置的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心理失衡和行为失当 ;不时地出现在电视传媒上的那些自杀杀人的“人体炸弹”……都直接或间接地重塑着人类的生活世界 ,改变着人们内在的文化心理秩序。哲学要真正进入“生活世界” ,就不能不关注当代人类的身体现象 ,在新的语境下重新思考身心、形神、体用、群己、我你、主客、生死、同异等关系。本文即是对当代人类身体现象的一个论纲式的探讨和辨析。  相似文献   
26.
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及其探索历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所在。"对象性活动"是《手稿》中马克思表达自己哲学创造的真正起点,它是"实践"概念的原初形态。该文以《手稿》文本及其要解决的问题为依据和线索,清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探索历程,进而得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起点是"对象性活动"这一结论,从而为马克思独特的哲学创造及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学界对马克思人学思想来源的讨论还鲜有涉及赫尔德开创的表现主义人性新观念,但事实上.这种人性新观念通过德国浪漫主义和黑格尔哲学深刻地影响了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从表现主义人论来看,马克思人学革命既是对表现主义人性观念的继承,也是对它的超越和发展.继承方面,马克思人学思想与表现主义人性观一样,认为人的本质是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历史地生成的,破除了人具有先验本质的预设.在超越和发展方面,马克思将表现主义人性观的“表现活动”进一步规定为具有历史性的感性实践活动,真正揭示了人类活动的本性,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人的自由及人与自然的和解问题.  相似文献   
28.
胡塞尔自我现在论述方式上、逻辑上及实际理论建构中都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这证明任何自我只可能是与世界关涉的自我。但自我在世界中不可避免要遭遇实体化,而实体化自我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普遍危机,因而自我之超越成为必然趋势。自我超越的可能途径只能是回到马克思的对象性活动。  相似文献   
29.
作为人的本质理论的始源性理论根基,本质范畴的历史演进表现为从研究范式的变迁,即从实体主义本质观到关系主义本质观,与此相适应,人的本质观也表现为不同的理论形态。这一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能够取消对于“根据”问题的追问,其合理限度仅仅在于表明实体主义本质观的研究范式已经无法满足人类追问“根据”问题的理论需要与现实需要。以“对象性—活动”人学为理论基点,马克思深刻揭露了黑格尔哲学中实体主义本质观所隐藏的“非对象性”这一非关系主义的根源性理论缺陷,并从主体与客体两个理论向度及其实践性的统一上完整地建构了对于人的本质的回答。面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及严重的全球性生存困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仅深刻彰显了一种新的生存智慧与文明形态,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主导的生存方式与发展境界。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性的理论,在方法论上暗含着后来由胡塞尔阐发的"意向性"思想;海德格尔由"意向性"到"超越性",实现了从先验现象学到解释学现象学的发展,其真理观也达到了胡塞尔真理观不曾到达的高度;马克思的"实践"是海德格尔的"此在"实现"超越"的坚实基础,而海德格尔的"超越性"思想则客观上进一步深化、推进了马克思的"对象性"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