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赋予人现实地位的重要概念。在哲学上它是唯物论解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支点。它既有对超验的人做出批评的理论功能,还有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进行揭示的现实功能。从劳动概念的现实主义立场出发进行分析,劳动赋予人以动态的本体论地位,这一点无疑是支点作用的重要体现。另外,马克思从"对象性"和"感性"入手实现了与传统哲学对人做出抽象性解释相告别。然而,"对象性"和"感性"从演化心理学的角度指向了人的生理性和心理性,实际上异化的多面表现是生理性和心理性不适应所造成。  相似文献   
82.
“受动性”是马克思早期人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马克思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既继承了费尔巴哈的思想,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实践论的改造。在马克思那里,受动性至少包含这样三层意思:有意识的受动性;实践的受动性;社会化的受动性,把受动性理解为受制约性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通过对受动性概念的改造和阐发,马克思既克服了费尔巴哈的抽象人本主义,同时也扬弃了黑格尔的理性辩证法。他从人的感性活动出发,将受动性与能动性辨证地统一起来,重新确立了人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3.
自我确证不仅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关键环节,也是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将自我确证等同于自我异化的扬弃的抽象逻辑,指出自我是在对象性活动中实现自身的生命力量和对象的本质力量,从而确证自身的存在。进而马克思创造性地将费尔巴哈的感性唯物主义与黑格尔的“第三者”相结合,提出了“第三存在物”是主体与对象相互确证的中介,超越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绝对对立,从而突破了黑格尔自我确证的封闭圆圈,为人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解放提供了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84.
经验论和唯理论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哲学为宗旨,经验论着力向外求索其研究的对象,一切必须通过经验的证实才能确认;而唯理论则把对象牢牢地限制在意识之内,强调对象的内在性,凡现存在的均要经过理性的审视。但是,我们决不可以就此得出以下的结论,即经验论都是唯物论者,而唯理论则皆为唯心主义。事实上经验论的最后发展则出现了巴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而唯理论也不尽是唯心主义。这里的关键是"对象性"问题,即内在的对象与外在的对象在何种意义上确立的问题。黑格尔在破除了康德的"界限"之后,沿着理性的道路在其演进中找到了对象的"客观内容"和"实在性",并将"对象性存在"在主观世界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成为马克思新世界观创立的重要思想来源。  相似文献   
85.
在马克思草创唯物史观的心路历程中,费尔巴哈哲学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真正起本质作用的则是马克思自己开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在这一心路历程中,《莱茵报》时期物质利益的难事是最初动因,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是开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秘密和诞生地,《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草创的标志。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国民经济学劳动主体性与黑格尔意识主体性内在勾连的揭示,批判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一切旧形而上学的抽象意识存在及其现实建构。以"感性"思想为中心,马克思从"对象性活动"、"实践"等层面论证了"感性"作为历史活动构建的人类生存前景。由此,马克思不仅超越了费尔巴哈受动的感性存在,而且克服了一切旧形而上学的意识内在性困境。  相似文献   
87.
黑格尔的对象性概念是由意识的内在结构和意识的辩证运动本性的共同作用而产生出来的,它是一个表示以主体为本位的、主体与客体具有本源性伴生关系的概念。其重要意义体现在它是主客体之间沟通的桥梁,主体必须经过对象性环节,才能够真正实现主客体由对立走向统一的目的,因此,一方面它是主体的辩证运动的现实性的保证,另一方面,它会在主体达到绝对认知时被主体所消解,被统摄到主体中去。对象性概念是黑格尔"一切实体都是主体"思想的一个重要注脚,也显示了其辩证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而想用获得绝对认知的自我意识完全消除主客对立,则是它的一个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88.
对象性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意识的基础,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主体性哲学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意识的对象性包含着感性的能动性规定,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的自然实体性和社会关系性的辩证理解和对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本质的理解。集中反映了现实的人既是感性的实体范畴,又是普遍的关系范畴,是实体性与关系性的具体统一,现实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开启了由纯粹的自我意识到感性对象性活动的“实践转向”,“生活 决定意识”思想在此一转向中得以问世。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它源自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对象性活动并随之改变。我们认为,马克思以“生活决定意识”的思想突破了意识的内在性,以对象性的“感性意识”消解了思辨哲学的“纯粹意识”,贯穿了社会生活 的实体性内容,实现的是唯物史观的生成。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感性意识的历史,感性意识在由对象性活动建构的同时,也确证了现实的社会生活;感性意识作为“对象性本质力量的主体性”,自觉表达了人与自然界、人与人之间对象性关系的实体性内容。正是在批判思辨哲学意识的内在性与虚无性中,“生活决定意识”思想切中了社会现实,其作为哲学方法论的价值也不可遏制地呈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90.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生存论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之被历史地遗忘一样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与其说已被实质地解决 ,毋宁说已被近代知性形而上学的本体论视域完全遮蔽。在历史与现实中发生的对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种种误解 ,与其说是一种“误解” ,不如说是它在近代知性形而上学霸主语境下的历史天命 ,是近代知性形而上学本体论基础的根本性危机在理论和现实层面的折射。因此 ,马克思共产主义的真正的科学性只能在马克思已经开辟、但却被历史地遗忘了的新的本体论的 ,即生存论的境域中予以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