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30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30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410篇
社会学   51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利用田野资料,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五台山特有的仪式神话作出人类学分析,厘清了皇权的特有结构以及其沿自身逻辑所展开的与佛教关系的复杂面向,通过与坦巴雅的"转轮王模式"进行理论对话,对过去相关研究中普遍存在的转轮王概念在中国的适用性提出质疑。本文旨在证明,佛教始终是基于皇权所规定的祭主/祭司关系而被纳入整体结构的,五台山及文殊信仰是传统国家宗教面向的整体表达,而其中封建原则的运行是理解边疆意识形态的多元性与国家整体之关系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刑罚作为国家政治统治的重要手段有久远的历史。中国的刑罚制度自原始社会末期产生至今,历经4 000余年发展,拥有完整的发展轨迹和独特的发展道路。由中国刑罚制度的发展历程可见,刑罚的发展变化与特定社会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中国刑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这种独特性和特色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深刻烙印。  相似文献   
13.
世俗权力制约机制这一"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中西方封建社会最基本的政治生态诉求,即追求权力享有主体之间(王族与贵族或神权与王权)的平衡。而中西方在世俗权力制约机制上,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制定原则方面等都有较大差别。因其涉猎范围较广,如从礼仪制度方面切入,有利于我们从微观角度更好地把握彼此之间的异同,从而更加确切明晰中西方古代权力运作模式。本文以封禅和加冕为代表,通过分析其产生背景,过程,史实以及流变,分析以其为代表的世俗权力制约机制对于相应历史发展趋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领导科学》2021,(1):124-124
当前,政治生态具有鲜明的叠代性特征。一方面,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权力制衡得到加强,权责关系趋于平衡,民主和法治氛围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作风有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封建专制的领导观念、人治的领导方式、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权力运行模式等都还有顽固的影响,表现在领导权威问题上,就是把权力当权威、把职位当地位、把职能当资源、把管辖范围当领地、把下属当仆从、把任用干部当个人恩惠等,从而顾盼自雄、不可一世、颐指气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之一,我国的档案事业也伴随着历史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从结绳契刻记事开始,经历了甲骨档案,金文档案,缣帛档案等,一直到今天的电子档案不断发展,我国档案事业一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原始记录,为我国的历史,为个人的人生足迹留下了最真实最原始的记忆.本文主要针对档案在古代历史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略作议论,分别叙述了档案在古代政治文化,精神文化的发展上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明治时期的日本哲学异常复杂,它不仅在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的同时,还保存着大量的古代封建思想。这种相互交错的局面一直伴随着明治时期的全部过程,甚至延续到了昭和时代的日本以及战后的半个世纪。而这种局面的出现,正是由于政治上君主立宪体制的自我矛盾,从而引起了哲学上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7.
山茫苍 《中华魂》2014,(1):35-38
正来信尊敬的《中华魂》编辑部老师:我作为一个不断从贵刊获得教益的青年读者,心中有了不解的疑问,就希望能够从你们那里得到释疑解惑。最近,我在《随笔》2013年第5期上读到一篇题为《胡适与蒋介石》的文章(署名祝勇,见复印件),该文颂扬胡适一生是追求民主、人权的一生,说他不像鲁迅那样悲观,而是"执拗,天真,不管不顾,有孩子气,像民主与独裁,他非讲明白不可",把胡适描绘  相似文献   
18.
对刘湘的评价长期以抗日战争为分野,形成二元对立的状态:抗战之前刘湘被视为“反动军阀”,之后则被誉为抗日“爱国将领”的模范式人物.其实,刘湘一生的政治选择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非简单的“转变”:不管是在军阀混战还是在抗战时期,其身上均伴随有四川军阀“统一全川”和“川人治川”的观念,极力维护自己在四川的统治地位,即便是对抗日问题的选择,同样是对于自身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综合考量,即在“救国”的目的之外,还希望通过抗日来抵制蒋介石对四川的控制.而当时国家主义与地方主义升降变迁所造成的国家局势变化,是刘湘选择出川抗日背后重要的时代原因.  相似文献   
19.
邓演达是一位杰出的人民民主革命家。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就邓演达的民主思想进行探讨:一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帝国主义侵略,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先决条件:二是建立"平民政权",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核心内容;三是建立社会主义,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最后目的和理想;四是民主意识渗入社会生活诸领域,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保证。这不但有助于对邓演达思想研究的深化,使之更全面地、更准确地对他的革命一生做出科学的评价,而且对于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菱 《人才瞭望》2014,(11):96-97
邓小平作为一位在诸多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世纪伟人,他的本色特征究竟是什么?邓小平曾经说过:"自己是一个老兵,真正的本行是打仗。"然而,邓小平并非行伍出身。他是怎样的一个军人?又是怎样从指挥员成长为军事战略家的呢?红星闪耀——创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打败桂系军阀,任命原桂系将领俞作柏为广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为广西绥靖公署主任兼军事特派员。应俞、李二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