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篇
  免费   32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05篇
理论方法论   30篇
综合类   342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阅读与作文》2007,(5):14-14
“三人成虎”出自史书《韩非子》,用来比喻谣言或讹传广为散播,就会使人相信。据记载,庞恭和太子一起到邯郸做人质,庞恭深知许多大臣嫉妒自己的才能,一心想要排挤他,在临行前,他对魏王说:“一个人说城里有虎您信吗?”魏王说:“不信。”“两个说呢?”魏王说:“不信。”庞恭接着问:“那么三人说有呢?”魏王说:“信。”城里本没有虎,但三个人都说有虎,听的人也就信以为真了。这故事发生在古代,当时封建统治为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致残害忠良。然而,“三人成虎”的故事在当今社会不也是屡见不鲜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2.
中国封建人事体制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即:战国至秦的初萌阶段,两汉的创型阶段,魏晋南北朝的整合阶段,至隋唐,中国封建社会的人事管理体制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53.
从明清流坑竹木贸易看我国封建经济的内部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明清流流竹木贸易的透视,进而闻速流境竹木贸易兴起的原因以及中国封建经济的内部关系。  相似文献   
54.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使中国城市的性质、结构、功能等发生变化,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转型.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在城市的现代化启动过程中发挥了推动和制约双重影响:一方面以政治军事力量聚集区域资源,为传统政治城市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础;另一方面又以封建统治的严密控制而使这些城市缺乏充足的现代化启动动力.由于现代化启动过程是城市向近代转型的起步阶段,决定了城市的总体发展方向和路径,因而,研究区域政治中心地位在这个关键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极具意义.本文以保定为例来分析这种双重影响,并进一步探究其中的原因.  相似文献   
55.
在儒家政治理想--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中,一直存在着一个悖论,即对道德理想国的寻求最终变成了非道德的道德专制.这一悖论直到黄宗羲时才大致显示出来.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为我们理解这一悖论提供了基础.从他的思想中,我们会知道,儒家圣王之治或道德理想国是建立在封建小国的基础之上的.如果在一个疆域很大的封建国家内建市圣王之治,那么得到的可能是暴君专制.秦统一以后的政治基本上和圣王之治无缘了.所以,黄宗羲呼吁回归封建状态,重建三代圣土之治.然而,国家疆域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大,圣王之治的前景不容乐观.向圣王之治的回归也许是又一个循环的开始.  相似文献   
56.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不要只顾个人的一亩三分地,要多为大家着想点!”以指责对方的利己主义。何谓“一亩兰分地”呢? 原来,在我国清朝时,住在深宫大院里的封建帝王,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显示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便在中南海划出了一块地,每年在这里“演试亲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改用。这块地恰好是一亩兰分。  相似文献   
57.
中国近代社团文化缘起于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提出了"合群救国"、"合力求知"的思想主张,并得到了进步的士绅阶层的响应.因此,在维新派的号召和组织下,从京师到各地,进步的士绅组织起来了数十个学会,封建传统的"君子不党"的藩篱因此而崩溃了.维新派开创了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集会结社的先河,开辟了中国近代文化的新领域--社团文化.  相似文献   
58.
本文概述了两汉谶纬之来龙去脉.揭露其兴也政治,其政亦政治,但它对传统思想仍造成了特殊的影响力,大抵包括:根据"天人感应"信仰附会天意,索解人事;为此不惜溢美经典,神化圣人;而最终目的乃是攀附政治,沦为无常的把戏。令人检讨经学谶纬之关系,于此不可不察。  相似文献   
59.
滥建庙宇是当前农村部分地区的十分严重的现象。本文剖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心理、经济、管理等诸方面的原因,分析了这种现象对农村经济、思想、社会的影响,认为这是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最后,就治理这种现象提出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0.
关于王夫之的历史政治思想,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虽然是仍代表中小地主阶级进步派的利益,但已带有资产阶级启蒙的性质;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的历史政治观的核心内容是维护封建道统,因而是保守的,甚至是倒退的。 笔者认为,这两种意见,实质上是王夫之的哲学思想与他的历史政治观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 认为王夫之的历史政治观是倒退的,主要根据王夫之曾说过:“帝王之受命,其上以德,商周是已,其次以功,汉唐是已。”(《宋论》卷一)“商周之德,万世之所怀,百王之所师也。”(《读通鉴论》)卷二十二)而来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