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8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553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29篇
人才学   91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783篇
理论方法论   288篇
综合类   3762篇
社会学   574篇
统计学   6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251篇
  2014年   507篇
  2013年   338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6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任大奎 《中华魂》2008,(9):31-33
1946年8月6日傍晚,毛泽东在延安枣园住处,会见了始终关注中国革命、已经是第五次访问中国的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用斯特朗的话说,毛泽东"态度从容不迫,沉着而友好",深刻而幽默地回答了她询问的问题,并明确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个论断及其所蕴含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强敌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62.
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着盲目消费的趋势,因此,经常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就成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两点本质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基础不同: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理论、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关于民主与法制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64.
艾辛 《中华魂》2004,(8):38-39
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电视连续剧<延安颂>在中央台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极高,观众奔走相告,好评如潮,认为这是真实反映中国革命的历史,细致刻画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风采,生动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在波诡云谲中搏击风浪的英姿的作品,是近年来出现的难得的艺术精品,特别是在当前影视作品中充斥着"三上"(上床、上房、上朝)现象的情况下更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文化契合的产物。在五四自由诗运动时期,我国一方面从西方译介了大量散文诗,另一方面很多作家和诗人参与了散文诗的创作,使我国散文诗迅速完成了由自发向自觉转变的文体成熟进程。20世纪20年代初中期是我国散文诗进入自觉状态后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涌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而且形成了比较粗略的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66.
20世纪历史思维中的“革命”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平 《学术研究》2003,11(1):75-79
本文扼要讨论20世纪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对革命的想象和研究,区分了当代社会科学认知革命的三种理论框架。作者认为在西方历史思维中革命既被想象为是社会发展的突变和质变,也被想象为终结于向旧制度的某种形式的回归。20世纪中国的革命理念是在天命论王朝更迭现基础上,吸收了关于革命将通向社会演化更高阶段的欧洲理论发展出来的。本文也简要回顾了20世纪中国思想界对中国革命所要达到的目的的认识。作者认为思想界曾一度在把革命看作是其本身表现了一终极完善政治状态,还是仅是实现现代化的手段途径上存在误区。对“革命”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重构20世纪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西方哲学中国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两种哲学运动为背景,探讨20世纪土家族近现代哲学运动中的问题与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与20世纪整个中国哲学发展的大背景相一致的,在现代知识分子和现代意识生成的基础上,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由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等多种思潮及相应的哲学问题,其中在五四前后期还形成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多种哲学思潮.20世纪土家族的新哲学运动是整个中国现代哲学运动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转型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68.
《边城》: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渲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这一动机说明《边城》的创作是一种抵抗,它意味着怀念湘西,更意味着抗拒现代化。在价值的固守与拒绝之间,充满诗情画意的《边城》成了一座没有硝烟的反现代化的战斗堡垒。《边城》凄惨的收尾真实地展示了现代化潮流冲击下的传统社会崩溃的命运,及人性的必然要求和它在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不可能实现的悲剧,它是唱给残败的湘西的挽歌。在一段轻柔、平和、明快的牧歌般的思乡曲之后,作家背叛了情感,摧毁了“边城”,归依了现代化潮流,撤出了这座废弃的反现代化堡垒而在作品中唱出了抑郁、伤感、凝重的旋律为湘西传统农业社会送葬,实际上宣告了无法抗拒的历史理性对与生俱来的民族情感的一次胜利,也昭示了中华民族捐弃前嫌,为着湘西的重造和民族的新生而热切地呼唤现代化的宁馨儿。“边城”中所有的一切是现代化必然要颠覆甚至是已经颠覆了的。这座毫无科学价值的反现代化堡垒的审美价值在于:它的美学光辉照亮了偏远的湘西边城,照亮了黯然逝去的传统社会,它还将照耀着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追求人性的复归,直到它永远--因为“现代化”与“反现代化”思潮的冲突的二重性模式永远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69.
近半个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沿着辩证综合的方向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以信息论论证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人工智能对辩证唯物主义意识论与认识论充实与深化的内容,论证当代科学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与发展。  相似文献   
70.
现代科技革命的方法论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在科学领域的革命促成了近代的世界观、方法论从神学向科学的转变 ,动力与传播革命改变了人的活动方式。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是走出牛顿科学的开端 ,计算机网络造成的信息社会提出了新的问题。现代科学的方法论思想重点在于强调时间的不可逆性、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系统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