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4篇
社会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陆云龙与晚明小品文选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云龙评选的<翠娱阁评选皇明十六名家小品>是第一部明人选评明人小品文的总集.陆云龙编选<翠娱阁评选皇明十六名家小品>等文集时,持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其对散文有四个明显的要求:第一,奇;第二,强调率真;第三,简洁短小;第四,追求淳厚.陆云龙的小品文选评,就是一个接受、宣传和倡导小品文的过程,也就对散文的革新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运用实证法,从韩英小品文的创作活动与作品中概括了他的艺术追求的多样化:艺术精神上的理想主义,小文章在大时代中的文学回声,向周围的艺术空间潜入。同时也指出了他创作小品文的一种忽略──载道重于言志。  相似文献   
83.
中国现代小品文的写作始于二十年代,其时人们对小品文的认识存在许多模糊不清之处,小品文文体尚未成熟。论语派出现后,小品文理论贫弱的问题得到极大改观。论文认为,林语堂等论语派作家十分重视小品文文体建设工作,在辨明概念、多方借鉴的基础上建构起一套自成体系的文体规范,表现个性、广泛取材、采取闲谈体式、个人笔调、杂糅语言,就是这些规范的主要内容。在其指引下,小品文独特的审美品格和独立的文体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84.
《列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道家之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孕育着很多种现代文体。采用逐章逐篇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列子》至少可以析离出五种现代文体,分别是论说文、小说、小品文、寓言和神话。其中,论说文、寓言和神话在《列子》产生之前已经存在和大量运用,《列子》以其表现道家思想,成就斐然。小说和小品文是当时正在孕育的新型文体,小说用来写人叙事,形象生动,为后世"小说之祖";小品文境界奇奥旷达,影响流波直至晚明。  相似文献   
85.
百年之盟     
  相似文献   
86.
“序”的含义发生过多次变迁,后来又成为一种文体名称。到东晋时期,山水在“序”中有了较大的比重。东晋山水序从文章结构到语言上都具有开启山水小品文的意义,并且这一文体在叙述内容上也有自己的拓展。同时,由于山水序还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恰恰使它成为最能体现东晋时代美学追求的文本样式。  相似文献   
87.
小品文的起源大致可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先秦两汉典籍中所见之小品文多寄生于其他文体之中 ,这些小品文从内容和形式上可分为历史小品、时事小品、轶事小品、讽刺小品、隽语小品、抒情小品、志怪小品等七种类型。从数量上看 ,历史小品、时事小品、轶事小品、讽刺小品数量较多 ,且贯穿先秦两汉整个历史时期 ,抒情小品和志怪小品较为晚出 ,大约到汉代才出现 ,显得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88.
晚明小品文绮丽审美风格赓续南朝文学颓废审美风格传统而具有新质。在思想格调层面,它躲避宰制儒家崇高精神所标举的明道、宗圣等规约,注重个体极致性的审美愉悦,日益表现出唯美—颓废精神;在创作主体方面,由有位的士人转变为山人、处士等身份低微的士阶层,进而题材内容告别宏大叙事而转向个人性的小叙事;在感性形式方面,它于长行文字八股时文文体之外,大兴独抒性灵的短札书牍等,极为注重以女性化的譬喻方式为代表的细节描写。这些新变不仅表现出晚明文人独特的审美个性和审美自由,形成晚明社会普遍性的文人文化,而且将宋明宰制儒家所标举的阳刚的崇高审美风格转变为阴柔的唯美—颓废审美风格,表现出中国审美文化中人与文的觉醒,从而具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9.
小品文在散文中居于重要的地位.梳理从晚明到现代这一段时期小品文走过的路程,探讨小品文文体传承与流变的内因与外因,总结其盛衰的历史经验,重新确认小品文小、真、趣等方面的审美特质及其创作规律,对于振兴推动当代散文创作的发展,既有其理论的价值,也有不容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0.
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幽默、小品文论争进行客观梳理 ,努力还现历史原貌 ,在此基础上对林语堂文学进行重新思索与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