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22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12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53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7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浅析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重.要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方法很多,而其中小城镇化建设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不容忽视:(1)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扩大农产品需求可以促进农民增收;(2)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可以为农民增收;(3)小城镇化建设通过促进乡村工业企业发展可以使农民提高收入;(4)小城镇化建设通过逐步提高农村人口质量可以使农民获得较高收入.  相似文献   
92.
延边地区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及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在延边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增加延边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市场结构、维护社会公平、繁荣小城镇经济的生力军.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只有通过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提高延边区域金融服务能力,建设具有延边特色的专业市场以及加强创业教育,才可以促进延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93.
加快民族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提高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是加速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既要坚持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和原则 ,同时又要突出小城镇发展这个基础和重点。在新世纪新阶段 ,民族地区的小城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是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提高质量、注重效益 ,量力而行、稳定推进  相似文献   
94.
一、存在的问题1.规划意识不强,规划管理薄弱。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区域规划不尽合理,缺乏特色产业支撑小城镇的发展;二是规划水平不高,深度不够。有些乡镇把规划工作简单化,只是总体规划,仅限于用地布局、道路红线的控制,这就使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定点、设计等工作无从依据。很难起到指导建设的作用;三是不按规划建设,规划管理薄弱,  相似文献   
95.
本文认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收入问题的核心是就业问题,就业问题的重要出路在于城镇化和产业化.文章就我国发展小城镇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开拓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体制创新等方面谈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相似文献   
96.
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与乡村的结合点,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不仅影响到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同样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农村工业、人口等要素的聚集地,小城镇是农村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产业化的支撑点,小城镇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加快制度创新促进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小城镇建设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变迁是新制度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的过程。它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创新问题,即新的制度安排如何产生的问题;一是如何从旧的制度安排过渡到新的制度安排。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诱致因素在于主体期望获取最大的潜在利润。所谓“潜在利润”就是“外部利润”,是一种在已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中主体无法获取的利润。要获取外部利润,就必须进行制度的再安排或制度创新,其目的在于使显露在现存的制度安排结构外面的利润内部化,以达到帕累托最佳状态。可以说,外部利润内在化过程实质上…  相似文献   
98.
导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倾斜式中国西部工业化推进战略和60年代和70年代国防“三线”建设的全面展开,四川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工业总产值已占据了四川国民生产总值的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阻隔性障碍,四川地区农  相似文献   
99.
积极发展小城镇 助推西部城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西部城镇化进程是西部地区在“十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落实十六大提出的“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与“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体现,积极发展小城镇则有助于西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一、积极发展小城镇是加快西部城镇化之必然城镇化是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城镇化水平的衡量在很多情况下仍然以非农人口比例作为量化指标。提高城镇化水平意味着大量农村人口将离开农村,小城镇便是他们落脚点的现实选择。1、西部小城镇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理想之地西部与全国一样,加快城镇化进程必然面临一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
在英国社会变迁之际.西密德兰地区的小城镇经历了中世纪后期的平淡发展和16世纪的低潮,在随后的17世纪时开始走出萧条,城镇数量有所回升,经济状况好转。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在此期间,小城镇腹地内民众数以千计的小宗交易,构成了小城镇的主要贸易;以伦敦为代表的国家贸易体系在17世纪后开始渗入西密德兰,取代了此前的地区级贸易体系,小城镇开始成为这一更大的贸易体系在地方上的节点。在制造业领域,大多数小城镇开始呈现出专门化的趋势.许多主营某一行业的小城镇大量出现:同时.小城镇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兴行业,但这些积极的变化还不足以改变自中世纪后期以来.小城镇在职业多样性上的欠缺。西密德兰小城镇的突破性发展,还是要等到工业革命到来之后方才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