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9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我国传统小说是指真实的琐碎事件,现代小说则是指虚构的完整故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 中把符合前者标准的笔记和符合后者标准的传奇、话本兼收并蓄,犯了体例驳杂的错误。鲁迅之所以这样 做,与他倔强的个性有关,更与他对我国传统笔记的偏爱有关。因为鲁迅的巨大影响,此后众多的研究者 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直照搬《中国小说史略》的框架,由此造成小说观的混乱,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相似文献   
82.
本文探讨运用现代美学逻辑解释小说史的必要性.作为一种特殊交流活动的中介,小说一方面必须顺应交流规则,满足读者集体的需求,另一方面必须发挥作者的个人化独创,满足读者的好奇心.因此,仅仅运用集体性概念去串联小说史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现代美学意义上的审美之维.历史地看,集体性的民间概念难以阐释经典小说的审美内涵,五四以后的一些优秀小说创作则突显了现代审美精神中的个人化之维.在经典消失的当代,严肃小说被边缘化,其中必然蕴涵着对集体性的"文明、进步、美"进行反思的现代性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3.
与明代节日生活相映照,《金瓶梅》主要叙写了诸如社会交往、祭祖礼神和娱乐狂欢等节日民俗生活内容,它们表现出家庭化、形骸化和浓厚的食色倾向。在艺术上,《金瓶梅》的叙述者运用"在场"与"缺位"的艺术手法,发掘节日的象征意蕴,并通过"反复"与"不平衡"手法揭示人物及其家庭的变化。《金瓶梅》的节日叙写在小说史上并非孤立的存在,它是对"先例"的继承与发展,并形成了一些叙写的范式,对其后的小说创作产生深刻影响。它也是我们从局部审视小说史变迁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84.
赵瑜 《中外书摘》2010,(1):69-70
许广平和鲁迅相识于1923年10月,当时,鲁迅刚刚接受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许寿裳的邀请,在该校兼任国文系讲师,每周讲授一小时中国小说史,而许广平是该校国文系二年级学生。  相似文献   
85.
198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史编撰模式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编撰热潮贯穿于上世纪80年代,呈现出三个阶段层层递进的态势,其中杨义、严家炎、陈平原等人的小说史著作都已成经典。通过对三个发展阶段的梳理以及对经典著作的重新审视,可以发现其中隐埋着一条包含小说史体例、小说史视野以及小说史观在内的编撰模式流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86.
盐谷温对于中国小说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总结二十世纪包括中国文学史学在内的学术史时一不能忽视国外学者的参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史,应是一部以中为主、中外交流、共同创造的历史。盐谷温作为本世纪早期研究中国小说史的国外学者的代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的编写特点和历史贡献应予重视。他所建构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的框架.经鲁迅等发展和完善后,影响深远;他的学术观能兼容东西,在方法上能注意将中国古代小说与西方及日本的小说相比较,重视古代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在小说中考察中国的社会文化及国民性。这些,在我们今天仍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7.
夏志清先生的张爱玲论,自有他的机遇和贡献;然而,他对张爱玲的过分溢美甚至吹捧,特别是他对《秧歌》、《赤地之恋》等"反共反华"坏作品的廉价吹捧,已经产生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夏先生对张爱玲所做的,正是"捧杀"——这大概是夏先生始料所不及的。  相似文献   
88.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89.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作。鲁迅运用了进化的理论,使得关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具备了逻辑性与体系性,这是从传统小说评点到具有现代性的史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由于鲁迅对传统小说批评术语的继承及其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中国小说史略》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色彩。总体上,《中国小说史略》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90.
韩南的《金瓶梅》研究,奠基于其自身的学术兴趣与他所处的学术环境。他的成果,展现出一种"学术本位"、"文学本位"的研究特色,从《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讨论出发,对《金瓶梅》的版本、素材来源等,进行了饶有成效的考察。他的研究,是以细密的文献考据和整体性的理论思维、历史思维相结合为特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