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71.
黑格尔、尼采和施特劳斯都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下回到苏格拉底,重提苏格拉底问题的。黑格尔揭示了苏格拉底从伦理到道德的精神转变,勾画了伦理缺失的西方主观道德精神发展史。尼采在苏格拉底文化转向的背后看到了希腊乃至整个西方由伦理的和美的文化向道德的和科学的文化的巨大转变。施特劳斯揭示了苏格拉底的政治转向,指明了哲学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异质性,以及现代政治科学对这种异质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72.
不同方法论的背后不同程度地隐含了不同的伦理取向.依据马克斯·韦伯的"价值关联"和"价值无涉"两种方法论原则,对"为己之学"为代表的传统儒家方法论和韦伯提出的"价值中立"两种方法论原则中所包含的价值取向进行对比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两种治学方法对善恶本质认识的不同,为区分中西哲学思考模式的不同提供另一个视角的理解.  相似文献   
73.
关于尼采与道家的比较话语,国内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长时期从现代精神上比较尼采与老庄思想,突出了双方打破传统、寻求个性解放的要旨。但是与此不同的是,西方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则更多地从后现代视域上探讨尼采与东方思想的接近,目的是为西方现代困局寻找救赎希望。在这个视域中,尼采实际上被看成是一个“反现代”的思想代表,并被作为后结构主义或后现代主义的先驱。笔者以为,要突破这种比较话语的不对称现象.就需要探讨尼采与道家思想深层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74.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疑难.我们借鉴海德格尔关于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颠倒”来类比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以期达到对“颠倒之谜”的本质性理解: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绝不是简单的翻转和剥离,而是从黑格尔辩证法中转向出来.这一转向,马克思是通过穿越黑格尔哲学的意识形态幻象,“退回”到对象实际的此岸世界——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标志的现代社会——而实现的.沿着这一理论路径,马克思破除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化”,最终确立了“合理形态”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75.
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无声告白》是一部揭示边缘群体困境和心声的长篇小说,在J.希利斯· 米勒的重复理论视域下,小说中反复出现的"鸡蛋""红色"意象揭示了华裔、女性和同性恋缺乏话语权的困境,重复的"落湖""逃离"情节则成为解构连锁的困境和重复的抗争、重构边缘群体身份认同的关键线索.边缘群体要构建身份认同,不在于盲从主流或强行灌输自我意愿,而需要从"真我"和相互理解中寻找力量.  相似文献   
76.
尼采的读者     
尼采无疑是具有复杂风格的作者,而与之相联系,他还是一个几乎在每一部正式出版的作品中都对读者提出苛刻要求的作者,这甚至成为尼采文体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尼采所属意的读者乃是他所谓的自由精灵,他对读者的独特要求,突出体现他对德性与品质的强调之上。通过呼唤优秀读者,尼采不仅是在寻求平等的精神对话者或朋友,而且是在努力重建现代性进程中所遗失的价值等级。  相似文献   
77.
“上帝”作为西方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一直以来都为西方人提供着终极关怀与死后的慰藉。“上帝”之死导致了最高价值缺位,撇下西方人在一个缺乏意义与充斥着荒谬本质的世界上独抱孤怀。在尼采看来,科学与道德都无法为生命提供终极的价值关怀,只有艺术,传承了神话的精髓,将人的生存审美化并为人的生存提供永恒、神圣的指引。  相似文献   
78.
本文在对查拉图斯特拉形象作文本学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形象的起源和意义,并且揭示了促使尼采启用这个形象的风格上的动因.本文指出,作为狄奥尼索斯的"代言人",查拉图斯特拉以"酒神颂歌"的声音歌唱生命,既承担着"非道德论者"的否定,又以"永恒轮回思想的思想者"担当超越虚无主义的最高肯定.  相似文献   
79.
尼采是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代转换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是一位非理性主义者。超人哲学是尼采学说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认为体现强力意志的精神,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以至于人的发展,并没有止境,今后还将进化出一种超人。这种学说打破了自苏格拉底以来的西方理性主义传统、基督教的道德传统和启蒙主义的文化传统。尼采哲学思想强力冲击了当时的传统哲学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0.
尼采的思想深受叔本华的影响。他先是接受了叔本华 ,后又扬弃了叔本华。他以自己的“冲创意志说”来代替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 ,主张正视人生的苦难 ,以审美的态度看待人生 ,肯定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意义 ,倡导一种积极进取的蓬勃向上的精神 ,从而克服了叔本华弃绝入世 ,否定生命意志的厌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