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7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57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督教和柏拉图主义的结合造就了一种追求"纯粹精神和善的王国"的形而上学诉求。与之前勇敢、积极地面对生命悲苦的文化不同,这种形而上学是出于恐惧而构造那种为之提供依托、安全和希望的超验王国。但尼采对它的揭露批判并没有走到完全否定的地步。因为,它提供的简化图式能满足大众和心智不成熟者。即使对于心智成熟者而言,它作为面具也具有使用价值。只有立足于超越(与其一致的)虚无主义而言,才需要警惕它所衍生的"神圣的简单"及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从与虚无主义内在一致的角度看,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的形而上学摆脱不了恐惧与焦虑,却换来一种更难摆脱的焦虑与恐惧;而它对深度、基底、"背后世界"的追索,是"形而上学"的拟造、表现和象征。尼采对上述形而上学的批判和对另一种生命世界的追索,显示了其理论结构中存在着一种力欲反对的特殊"形而上学"跟倾向于建构的一般"形而上学"的张力。  相似文献   
92.
本文概要论述了海德格尔通过“争辩”的方式,在肯定尼采反对理性专制传统和现代社会“享乐艺术”的前提下,又针对后者的感性主义的片面性和不良后果,阐发了艺术审美的几个基本问题。具体说是,要从历史学而非心理学的角度看待艺术准备加以反拨的虚无主义,从而找到真正的克服途径;要以身心统一和超越主客体二分的高度把握审美状态,把“陶醉”领会为生命力的圆满;要将遵从艺术形式视为“强力意志”的力量与信心的体现,不允许感情或感官的恣肆破坏艺术形式,甚或冒充艺术。上述“争辩”对当下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争论也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3.
光阴荏苒,余虹兄离开我们已快一年,期间朋友们聚会的时候总会念及他,依然不胜唏嘘。然逝者已逝,生者却依然要努力活着,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有意义的事情之一就是编选一本余虹文集,赶在他谢世一周年时出版,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同时也聊以寄托我们对他的怀念和追忆。这是我和朋友们的一个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94.
尼采认为,欲望的中心即意志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成分,世界就是权力意志。变化和时间性是世界的本质的一部分,变化是无限的,而空间和力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两个思想结合起来从而使他相信世界永恒轮回的观点,但他又认为世界没有最终目的。他的世界理论并不是悲观主义的和彻底的无神论的。  相似文献   
95.
在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一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上都认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现和方法论意义.这样的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它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结论性说法,而没有留下引人深思的广阔空间,更缺乏对学习者进行深刘哲学思考的引导,令人遗憾.关于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在<尼采>中多有论述,其详尽深入的分析思考比简单的结论性的说明更符合哲学的思,更能启发人进行哲学智慧的探索,值得借镜和反思.我们相信,在以更开放的态度对诸多看似细小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追问和讨论中,我们定会渐渐趋近哲学的思,获得哲学的丰受和教益. 们一般的马克思主叉哲学原理教科书上都认为,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世界现和方法论意义.这样的说法固然有道理,但它只是提供了现成的结论性说法,而没有留下引人深思的广阔空间,更缺乏对学习者进行深刘哲学思考的引导,令人遗憾.关于这个问题,海德格尔在<尼采>中多有论述,其详尽深入的分析思考比简单的结论性的说明更符合哲学的思,更能启发人进行哲学智慧的探索,值得借镜和反思.我们相信,在以更开放的态度对诸多看似细小的哲学基本问题的追问和讨论中,我们定会渐渐趋近哲学的 ,获得哲学  相似文献   
96.
自青年时期到成年时期,恩格斯和尼采皆从激进启蒙立场向更合理的启蒙立场调适;回归自然和辩证对待历史传统是其最典型的表现。恩格斯与尼采在批判基督教、肯定永恒轮回、力主回归自然、在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前提下给形而上学留出一定合理空间、传统道德遮蔽和掩盖现实等方面,具有诸多类似性。批判基督教及其哲学基础,批判资产阶级及其意识形态,是他们的共同点。但尼采对基督教的批判走向了对新神狄奥尼索斯的推崇,恩格斯却把无神论贯彻到底;尼采以永恒轮回解构近代以来的“进步”观念,恩格斯却把永恒轮回限定在宇宙学意义上,不让其介入现代文明的价值系统;尼采肯定的自然正当是基于大自然或第一自然,恩格斯肯定的自然正当不全基于大自然,更基于历史发展特定阶段的自然或第二自然。“形而上学”对于恩格斯主要是一种思维方式,而对于尼采更是一种存在论和价值体系。两人虽无直接交集,却有很多共同话题,存在一定思想交集,值得我们探究。  相似文献   
97.
保罗·尼采(Paul Nitze)是冷战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战略精英,他在杜鲁门执政期间主要起草的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系列在内的一批战略规划文件不仅对当时也对此后美国冷战战略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制订“68号文件”系列之前,保罗·尼采首先在美国热核武器政策的制订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并为此后制订“68号文件”系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在西方文学中,悲剧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尼采在自己的哲学系统中考察和解释了悲剧,阐述了其美学和文艺思想,其悲剧理论也构成他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哲学中的经典名著,曾经吸引了历代思想家的关注和阐释。尤其是柏拉图关于真理的三个比喻,更引发了诸多研究和不同的解读。本文在细研这些比喻的基础上提出,柏拉图的真理观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有其积极意义。文章并结合尼采对柏拉图的批评,提出了后现代语境下对于真理的认识应持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0.
作为一位在哲学史上跨时代的哲学大家 ,尼采以其特有的睿智、敏感、热情和勇气对人生价值和道德问题给予了极其严肃的关注 :重估一切价值 ,成了尼采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进行道德重估 ,则构成了尼采重估一切价值尝试中最为恢宏的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