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中国年鉴的特殊功能与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纂年鉴,首先要弄清年鉴的性质与功能。年鉴的性质,虽众说纷纭,但大同小异,不外资料性、连续性、年度性、检索性、工具性或便览性等几种说法。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年鉴是一种逐年编辑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至于年鉴的功能,目前还有争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年鉴主要有“存史、资政、教化”三大功能。由于年鉴的多样性,其功能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2.
年鉴简论     
年鉴是按年度逐年编纂,连续出版,一年一刊的资料性出版物。从内容上看,年鉴是一年之内某地、某行业各方面情况与统计数据的记述、记载和总汇;从作用上看,年鉴是一种年度性的资料性百科全书式的工具书,具有存史、资政、宣传、教育以及方便检索、查阅的特性。因此,年鉴的定义可以归纳为:系统汇集上一年度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年度性的资料性工具书。  相似文献   
83.
大学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非中文专业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应该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偏废的,因此在编写大学语文教材时必须注意二者的有机统一。不过,从二者的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来看,工具性是更根本的,离开了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就谈不上它的人文性,也就没有必要开设这门课程,那些人文讲座就可以完成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授和培养的任务。  相似文献   
84.
《山东年鉴》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承办的公报性、综合性、资料性的大型工具书。2006年卷《山东年鉴》图文并茂,采用全书彩色印刷,增加书末索引来促进年鉴的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设特载、大事记、全省概况、政党政务等24个栏目,共165万字,150余幅随文图  相似文献   
85.
《云南经济年鉴》执行总编许太琴《努力打造品牌年鉴》一文在分析品牌年鉴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突破思维定势、开发特色优势、注重管理模式等3方面论述了打造品牌年鉴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6.
《广州民营经济年鉴——2005》于今年3月底正式出版。该书南广州市副市长、广州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晓玲主编,是市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市社科联、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工商联、广州工经联、市私协主办的专门研究和介绍民营经济的大型工具书。  相似文献   
87.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是时代的要求。当下,创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依靠创新,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年度资料汇编的大型工具书的年鉴,同样也面临着创新的问题。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信息海量化的后信息时代环境中,年鉴如何突破生存的困境和发  相似文献   
88.
年鉴是以条目为基本形式,以记载某地方、某企业或某领域上一年度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资料密集型工具书。条目是年鉴中最小的信息单位,又是全书内容的主体。如果说年鉴的总体设计、基本框架是人体的骨架,那么条目内容则是人体的血液细胞,只有细胞质量高、充满活力,人体才能健康,才有旺盛的生命力。因此,写好条目是确保年鉴质量的关键。拟就本文如何撰写企业年鉴的综合条目和专题条目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9.
【主流声音】《新华字典》是中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之一。根据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确定的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自2013年寒假开学起,将为农村1-9年级在校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然而,中央的惠民政策在一些地方变形走样,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让一些中小学生成了"问题字典"的  相似文献   
90.
<正>在平时的消息和文字材料中,经常可以看到有这样的表述:"某某领导到某某公司视察"某某领导到某某公司调研"。也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说:"一会儿‘视察’,一会儿‘调研’,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根据工具书对"视察"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