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最痛母亲心,花季女儿坠入爱情陷阱5岁的严梅和丈夫陈达是武汉市普通工人,严梅下岗后靠在汉正街帮人卖服装谋生。夫妇俩有个宝贝女儿叫严婷婷,生于1989年,聪明伶俐,成绩优秀,出落得亭亭玉立,被亲友街坊誉为"完美女儿"。  相似文献   
22.
本期散文文体研究笔谈,邀请到四位分别出生于20世纪三十、四十、五十、六十年代的学者参加。四位学者长期关注、从事中国现当代散文创作和理论研究,对于散文文体问题卓有心得。孙绍振教授以黑格尔式的辩证法,对真情实感论的十大漏洞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范培松教授认为一部散文文体的变革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散文写作中自我的蜕变历史;陈剑晖教授将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归纳为内敛性的思维方式、生命的本真呈现、智慧写作和自由心灵四个方面;王兆胜编审认为当前中国散文出现了严重的失范,迫切需要解决散文的文体异化问题。四篇论文由于作者的知识背景、学术结构、观照视域、审美经验的不同,构成了令人回味和反思的理论对话空间,我们相信这种对话,一定会促发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深思和争鸣。  相似文献   
23.
巴金张爱玲在分别解构"家"的内核时,其视点各有不同。在对旧式家中男性形象的书写中,巴金关注常态格局,着眼于对"家"中男权专制的批判;张爱玲则侧重异态格局,致力于描写"家"中男性的扭曲和残缺来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24.
巴金爷爷说:“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是啊,巴金爷爷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作文要努力表达自已对老师、对同学、对家人的爱,用真情滋润我们的作文。  相似文献   
25.
曾飞 《今日南国》2006,(1):15-18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长达24年的著名作家巴金在上海华东医院安详辞世,享年101岁,新华社电讯说:“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学一个世纪的结束……”随着这颗影响中国文坛整整一个世纪的巨星的灿然陨落,他生前的婚恋故事也很快为人所知,原来走过人生101个春秋的巴金先生竟只爱过萧珊这一个女人……  相似文献   
26.
论爱玛·高德曼的女性主义对巴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把高德曼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介绍到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逐步以其思想观点透视中国女性的前途和命运。《爱情三部曲》中巴金心中的理想女性是民粹主义式的女革命者,到了《寒夜》,巴金用高德曼女性主义中理想女性的观点重估了所谓新女性形象,用曾树生的生活悲剧,从反面阐释高德曼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27.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性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这一人的理想源于成长经历和时代因素。他将文学作为实践这一理想的途径。从《家》、《寒夜》到《随想录》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巴金以自己的方式为文学注入了人的因素 ,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人性的开掘 ,从而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获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巴金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既属于历史又属于中国 ,既属于当下也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28.
根据新发现1937年《申报》等沪上报章所载报道,上海仿古书店曾因大量翻印巴金、叶圣陶、鲁迅、周作人、冰心等新文学名家的作品而被开明书店、北新书局联合起诉。在梳理此次著作权诉讼案始末的基础上,试图考证仿古书店所出翻版书的具体种类,以期引起对新文学出版史上盗版现象的重视。  相似文献   
29.
巴金与《英雄儿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金在1949年后的心态和创作有很大的变化,他开始感到自己和解放区作家之间的差距,于是努力向主流意识形态靠拢,但因此带来了他大部分作品的概念化倾向.<团圆>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之后,从人物设计到主题意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虽说王成的塑造是成功的,但与小说相比显得更加概念化,同时也大大压抑了小说中开拓的情感和伦理空间.  相似文献   
30.
论巴金传记的写作以及重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巴金传记写作不仅数量多、持续时间长,而且有不少创作者对其进行了重写,通过对他们初写和重写的巴金传记的比较,不仅可以看到文学界对巴金的认识不断深入,而且可以感受到20年来传记写作观念、写作理论、写作水平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