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结构·主题·情感--巴金《憩园》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对巴金小说《憩园》的分析主要是停留在现代知识者反封建的意义上。本文从小说叙述结构出发,指出文本叙述者以三种行为状态来完成叙事,由此导出文本叙述中潜在有明、暗、隐三则故事,它们不仅启示知识者开始反省原先的反封建的启蒙意向,而且它们所分别对应的情感渐增流程也多少暗示出作者思想的某种隐性转变。  相似文献   
32.
巴金与《红楼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巴金从童年到老年都一直喜爱《红楼梦》,从生活与创作的关系出发理解这部小说,形成有独到见解的红学观。他创作《激流三部曲》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和场景描写等方面,学习和借鉴过曹雪芹的艺术经验。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经历、文化修养、气质、个性和审美理想、创作动机迥然有别,因而这两侧小说所概括的生活内容、所表现的人物命运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在中国文学史上,它们有各自的地位。  相似文献   
33.
"讲真话"、"反封建"和巴金自我解剖都是<随想录>的核心内容,但结合巴金先生百年人生全部活动的考察,可知<随想录>最终是一部探索如何"做好人"的大书.记住这份巴金"遗嘱",即是对巴金先生最好的纪念.  相似文献   
34.
现代文学大师巴金,始终把女性当成心目中的女神一样敬仰、塑造和描述。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大多是纯情、善良、温柔、贤慧的,男性人物的自卑情绪和女性崇拜心理,印证了传统文化渊源和反封建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巴金的《家》以五四运动之后为创作背景,通过对人物命运细致的描写,为我们提交了一份控诉封建专制制度的血泪书。在小说中,鸣凤是一个身份卑微的丫鬟,她深受封建制度的迫害和压制,但她不愿沦为命运的傀儡,最终在湖水中结束了自己为人控制的一生;大家闺秀瑞钰出生于世家,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因其父亲迷信所谓的"血光之灾"将其赶出家门,身怀六甲的瑞钰最终难产而死;大户千金梅芬青年寡居,在孤独与悲哀中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封建体制下的女性是悲哀的,她们没有自身人格,她们永远只是男性的附属品,《家》正是把握了这一时期女性悲惨的命运,为我们展现了特定时期女性的凄惨,这值得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6.
〕本文从对腐朽文化的批判与民族新文化的重构这一视角出发,分析巴金、老舍、曹禺作品中所反映的家族文化,指出这种批判与重构,实际就是我们民族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调整,同时也是民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7.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里,作者是要吐露他二十几年对于一个不合理制度的“积愤”,替一代人伸冤,是要控诉那吃人的封建制度。这种强烈的情感像激流一样,在全部作品中奔流着。巴金先生抒发这种情感时,使用的是独具特色的巴金式的语言,而巴金式的语言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就是比拟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38.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纳吉布·马哈富兹的<开罗三部曲>以爱国主义、家族情感、人道主义情怀和全球视野,以及多样的文学创作手法,构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进化主义矛盾统一的倾向.他们的文化选择在当前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9.
巴金的《憩园》在其整个的创作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标示了巴金创作的转型。主要表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叙事主题的世俗化;其二,叙事技巧的自觉追求。《憩园》其中饱含着巴金创作转换的丰富信息,关注《憩园》中的重要变化,不仅对理解巴金20世纪40年代创作有着巨大助益,而且会拓展和深化目前的巴金研究。  相似文献   
40.
大师的眼泪     
1955年,在声势浩大的批判胡风运动中,巴金发表了三篇文章,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巴金为此深感内疚,特别是后来看到胡风被关进了监狱折磨得不成样子,他更感到愧对胡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