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家》作为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以鲜明的反封建战斗倾向,体现了封建礼教和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冲突。本文将从人物形象和作者创作动机来阐述两种思想文化的冲突,以此来明确《家》的主题,新的思想必然战胜旧的礼教,"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  相似文献   
52.
朱光潜回国后在北平文化圈站稳脚跟,也主动介入了当时的文坛纷争.朱光潜有着相对纯粹的审美眼光和品位,有时以不经意的俯视姿态评论、讽刺作家,引起被批评者的不满,从而引发论争.其中他与曹禺、巴金的两次论争颇有关联,关注者较少,此文一并述及其经过、现点、实质,并予评述.  相似文献   
53.
田悦芳 《河北学刊》2012,32(2):96-98
作家特有的文化心理往往会使作品呈现出其独有的观照世界的方式,从而影响着作家的创作风貌。由于家庭环境、政治信仰等文化因素和社会现实因素的影响,巴金的文化心理在经过1934—1935两年的创作沉默期后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而巴金文化心理的变迁,对作家在文学与革命的选择、英雄与普通人的塑造、社会与家庭的题材书写等方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反映出巴金将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宣泄政治热情的代偿性行为向有意识创作转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4.
名人喝茶     
草见 《山西老年》2014,(5):25-25
巴金 巴金喜欢喝茶,却没有太多讲究,家家户户都有的白瓷杯,就是他的茶具。泡的方法也简单,和农夫村妇一样,抓把茶叶,用开水一冲,味道自然也很一般。而且,巴金喜欢把茶叶顺手丢在书柜里,这样一来,茶水就有了油墨的味道。  相似文献   
55.
孟红 《中华魂》2008,(11):15-17
一代元勋彭德怀是一位个性特别鲜明的人物,他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身经百战勇武睿智、谨慎果断、叱咤风云的军事领导才能,以及刚正不阿、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不唯书不唯上、实事求是、敢于同错误作斗争的铁骨铮铮硬汉子品质,而这里要讲的是他优秀品格里的另一面——严于律己而谦逊低调做人做事的故事。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真正伟大的人是谦逊的,不求表现的;唯有庸俗  相似文献   
56.
巴金的散文集<旅途随笔>是继<海行杂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游记随笔集,它记述了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一场旅行.这一系列文本特别呈现了当时广州、香港等城市的空间形态、历史风貌和民众生态,勾勒出半殖民地时代中国社会的风情画.在这一系列游记文本中,巴金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友情、城市、人性、艺术等主题,使这一旅行具有文学和文化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57.
巴金的小说《家》被多次改编成话剧或电影,文章主要分析从巴金的小说《家》到1956年版电影《家》电影改编中如何处理文学性和电影性的问题。在特定时代背景下探讨1956年版《家》在电影性表达中的叙事转换,文学性包括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等表达方面的得与失,在具体的分析中体会经典作品改编的启示及正确看待不同时期电影改编的意义。  相似文献   
58.
凤山文学社     
四川省安岳中学创建于1913年,是一所具有95周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人才辈出,培育了一大批人才。2007年,学校被授予“巴金文学院新苗基地”。  相似文献   
59.
巴金关于人物典型化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有个性特征的。他是从受胎、神思、审美等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创造“比较象活人”的艺术形象的,从而实现了他的人物典型化:受胎是典型化的起点;神思是典型化的中介;审美是规范和衡量典型的尺度  相似文献   
60.
本文认为觉新性格并非仅是懦弱、顺从、苟安的无抵抗主义,其“两重人格”包含了怀旧与趋新、自卑与自信、敏感与健忘以及好强与落寞等一组组对立统一的性格因素,其中又以消极守旧的方面起着主导作用。因而觉新只能是封建家族的最后一位守墓人。觉新性格产生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转型期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因此,在当今仍具有普遍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