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29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42篇
人口学   28篇
丛书文集   1134篇
理论方法论   263篇
综合类   1550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46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3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苏格兰启蒙运动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另一重镇,然而长久以来被遗忘与忽视.探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历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有助于深刻认识启蒙运动的"同源性"与"多元性"、"国际性"与"民族性",从而对18世纪的启蒙运动的历史有一全面的了解;有助于正确把握西方政治思想与德性传统在由古典古代向近现代转型的思路历程,以及当代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关于德性与规则之争.同时,再现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对社会转型与市民社会的思考与忧虑,对当下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提起梁晓声这位曾以锦绣文章予我们心灵震撼和升华的当代著名作家,人们常常想到的是他十几年前奉送给我们的《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等著名小说;津津乐道的是他近几年真诚且“放胆”奉献给读者的《自白》、《梁晓声话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文集。大多数人只熟识文章华美的梁晓声,而极少有人真正认识“交际场合”中的梁晓声,更少有人对他的口才有较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3.
在市民社会语境下审视农民市民化问题,旨在突破“农民市民化”思维局限,着力于农民整体实现自己的市民社会。通过研究西方市民社会理论及探究市民化语境渊源,发现我国的“农民市民化”仅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平等待遇问题,而更广泛的农民群体境遇的普遍提高仰仗于在市民社会中得以享有自主权利,分享全部的文明红利。研究认为,中国存在市民社会,农民与城里人同为市民,二者应当共同享受无差别的公共服务,当前农民市民化程度却相对较低。农民应当共建生活空间,自主争取权利,整合国家、各类社会群体、农民自身等各界力量共同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4.
借助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教研员的具体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和体制化文化资本的内涵以及这3种文化资本的积累方式进行解读。教研员的文化再生产,经历了文化资本的鉴别与积累、确认与固化、延续与提高等3个过程,分别对应的是骨干教师的培养、新教研员的选拔、教研员专业权威的树立等3个环节。教研员的文化再生产过程,在客观意义上实现了教研员阶层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105.
106.
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阶层实质上是一个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介于上层精英阶层和下层大众阶层之间的、具有中等社会经济地位的阶层和群体的集合.扩大中间阶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财政税收政策,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鼓励创业,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等方式壮大我国的中间阶层对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张斌 《齐鲁学刊》2007,(4):89-91
老舍以市民世界畸型的心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国民性格的积习和痼疾,开掘其历史文化渊源,并以理性之光寻找中西文化的"熔点"以重铸国民的理想人格,显示了他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8.
精彩活动卢湾区学习节是卢湾区政府通过宣传、展示,为全区市民提供一个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资源平台,学习节的举办为全区市民营造一个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良好  相似文献   
109.
士人在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战国时期所进行的活动,可概括为"社会流动"。战国士阶层社会流动有垂直流动、水平流动、代内流动、代间流动等几种方式。其中,垂直流动尤其是向上流动,是显著的流动方式。士人实现向上流动的途径包括从师、游说、引荐、国君招贤等。士阶层社会流动是对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作出的积极回应,同时也表明,战国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期。正因为此,战国士阶层社会流动呈现出主体平等性、非制度性等特征,与秦汉以后大一统社会下士大夫社会流动有着显著不同。目前,学界对战国士阶层社会流动的考察尚不够全面系统,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市民社会无论从理论和实践都是西方化的,中国必定不会沿着西方曾经的轨迹亦步亦趋地重现市民社会在西方的历史,市民社会理论必须突破纯粹的西方语境用于解决中国的问题.对此,国内外都有学者保持着应有的警觉和疑虑.这显然反映了市民社会理论在结构和实践中所面临的窘境,凸显了它自身的缺陷和在移植过程中的不适应性.不过它却对于我们认识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