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6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9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427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希腊哲学思维的制作图式--西方实践哲学源头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践哲学的复兴不仅是上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可注意的事件,而且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几十年来最为重要的发展趋向。自从上个世纪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以来,“实践”一词已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为重要、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但在赞同实践唯物主义、实践哲学或哲学的实践转向这一口号的名义下,人们所使用的“实践”一词在实际上却可能意味着完全不同的东西。而且就大多数情况而言,人们似乎并未摆脱理论哲学的思维方式,试图以理论哲学的方式构建实践哲学的体系。其结果是,尽管关于实践哲学的谈论越来越多,但研究本身却陷入了徘徊不前的状态之中。这种情况表明,实践哲学的研究正面临着一种抉择,即对于我们以往实践哲学的研究,必须进行一种反思,以便能够深化这一研究。这里发表的这一组文章,正是试图对我们的实践哲学研究进行一种反思或深化。赵家祥教授的文章《准确把握实践界限,克服泛实践论倾向》,对实践哲学研究中的一种“泛实践论”倾向进行了批评,认为这种“泛实践论”无限扩大实践的范围,把本来不属于实践范围的活动也归入实践活动,从而把实践泛化。王振林教授的文章《当代实践哲学与生活世界理论》,在对当代西方实践哲学复兴的意义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理论上的缺陷给予  相似文献   
12.
您的幸福指数是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斌 《青海统计》2006,(1):41-43
一、为什么要提出幸福指数?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幸福似乎是人人都想要的东西。正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在中国 GDP年均增长率为8.7%的今天,我们的幸福是否也以同样的速度增加呢?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13.
追求卓越     
希腊人的精神,是不甘平庸、勇于创新和超越自己的人类精神。 遥想古希腊时代,无论是雅典学园的睿智辩论,行吟诗人的啸歌吟唱,还是爱智者对于宇宙人生底蕴的追索,特别是奥林匹亚及遍布全国赛会上的竞技运动,希腊人在人所能有的所有方面,在在都呈现出一种当下已日见稀薄的精神。用希腊史家基托的话说:这一贯穿在所有领域之中的精神“就是卓越(excellence)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7个笑死的人     
《阅读与作文》2008,(4):21-21
1.卡尔卡斯(希腊预言家,前十二世纪) 卡尔卡斯是特洛伊战争时期希腊最出色的预言家。著名的特洛伊木马就是根据他的提议而建成的。一天当他在栽种葡萄藤时,另一个正在闲逛的预言家正好从这里经过,他预言卡尔卡斯决不会饮用他自己种的葡萄所酿成的酒。后来葡萄熟了,并酿成了葡萄酒。卡尔卡斯特地请那位预言家一起来享用。正当卡尔卡斯举起杯子准备喝的时候,这个预言家又重复了一遍他的预言。这使卡尔卡斯感到滑稽,不禁大笑起来。可能是笑得过分剧烈,他突然感到窒息,喘不过气来,接着就停止了呼吸。对卡尔卡斯死因的另一种说法是,他在一次预言比赛中因未能正确地预言一头母猪能生几个小猪而气死的。  相似文献   
15.
韩国哲学家徐敬德,在韩国的性理学发展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徐敬德的气哲学是对张载、邵庸和朱熹思想的继承和改造.格物致知,重思考,但不能正确处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重视对"终极真理"的追求,但以自己无疑惑为最高境界,显然脱离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亚历山大·赫兹伯格在《哲学家的心理》一书中搜集了有关30位世界著名哲学家的私人生活资料,研究发现,他们大多数在个人生活上都不顺畅,经济困顿、婚姻不幸、事业不顺。其中15人根本没有结婚,6人结婚的时间很短,4人结婚后很不幸福,2人和配偶离异。婚姻生活如此,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亦很糟糕。如果说哲学家沉醉于个人世界中,热哀于深思玄想而忽略了尘世具体的生活,哲学家们在拒绝尘世的同时尘世也拒绝了他们,那么社会学家的生活和命运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希腊神话从产生到定型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和演化趋势。笔者认为群体本位是中国神话的思想基础,诸神的"神圣化"是其发展方向;个体本位、人本主义则是希腊神话的精髓,这一特征集中表现在诸神的"人化"方面。地理环境、文化氛围、民族精神等是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汉文<那先比丘经>是记录希腊裔的弥兰陀国王与那先比丘之间关于佛教教义问答的重要典籍.在<那先比丘经>中明显地存在着柏拉图式的追问和辨析理式这两种希腊因素,也存在着更多的中国因素.经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孝顺这一典型的中国伦理观,并且讲述了逝者如斯、上知下愚、学而知之、大羹不和、临渴掘井等出于儒家经典<论语>、<中庸>和<礼记>的思想观念,安时处顺、知足者富等出于道家经典<庄子>和<老子>的思想观念,以及所临唯信这一出于<左传>的思想观念.那先这一名字,含义本来是清楚的,却出现了不少猜测,它们既表也在后人的引述中,也见于经文中.汉译经文的行文特征也与印度和西域僧人的译文有差别.据此,可以认为汉文<那先比丘经>的译者为一位中土士人.  相似文献   
19.
奥林匹克比赛和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希腊的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的传统创造了在文化价值观与哲学观念方面的丰富背景.该传统与中国这一方面的传统相联系,会为我们找到一种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基于希腊与中国精神的结合.这对于新的世界秩序以及世界范围内个体与团体的新的社会和谐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本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对于这种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形成将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芝加哥大学创始人之一莫德默&#183;阿德勒研究了休闲与工作的关系后,提出“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的观点。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看看国门之外,人们对待休闲的态度和他们休闲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