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哲理箴言     
《浙江统计》2014,(7):64-64
忠诚与误解 从前,有位年轻的猎手,他枪法极准但总捕猎不到大雁,苦恼的他找一位长者求教。长者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指着站得最高的一只大雁说:“那只大雁是放哨的,我们管它叫雁奴。它只要一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往往是很困难的。但我有办法,你现在故意惊动雁奴再潜伏不动。”  相似文献   
12.
“恶法”非法——对传统法学理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至今为止的主流法治理论,从根本上都可以归结为"恶法亦法".这种理论的前提是不科学的,实质上都主张法是少数人意志体现,实践中必然结出"权力大于法律"的结果.只有坚持以社会普遍认同的常识、常理、常情为基础,以宪法为核心,系统全面地理解每一个法律规范,法律才可能真正成为反映人性要求,保护体理人民意志,保护公民自由,得到社会普遍遵循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3.
边防某团驻守在察禺,那是二战时期曾经的麦克马洪线的一段,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交通极为不便,一条破旧的道路在极其危险的山间蜿蜒穿行,冬天大雪封山,天气转暖后又老是下雨,路其实是三天两头不能畅通的,即使在正常情况下,也常有塌方、滑坡和泥石流一类的险情发生。  相似文献   
14.
1992年,英美法学界最负盛名的学者哈特去世,留给他的对手,另一位伟大的法理学家德沃金,一篇字斟句酌的辩论文章《哈特(法律的概念)的后记》。老当益壮的德沃金不顾“死者为大”的人之常情,反而“乘胜追击“,在哈特去世12年之后,发表长文对哈特给予整体性的抨击。以常情常理来看,老德沃金这种近平“鞭尸”的行动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刑法解释的良心之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刑法调整的是公民个人的基本人权与包括犯罪人基本人权在内的全体公民基本人权之间的关系。刑法的价值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保障包括犯罪人基本人权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刑法解释是适用刑法进而实现刑法价值的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一能动的释法过程中,唯有司法者坚守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积淀下来的、作为人共通部分的“常识、常情、常理”即“良心”,才能保证释法的结果不违背普通公民的意志,也才能够最终实现刑法的价值。这就是刑法解释的底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内七篇奥义"系列的第五篇。继《人间世》对君主专制正面强攻,与伪道俗见全面交锋,阐明"因应外境,间世保身"之后,《德充符》对强化君主专制的孔子正面强攻,与宗法伦理全面交锋,阐明"因循内德,忘形葆德"之旨。作者运用结构分析法,破译了庄子晦藏于寓言人名"伯昏""仲尼""叔山""常季"中的"伯-仲-叔-季"密码,无懈可击地抉发出被旧庄学遮蔽两千年的庄学"葆德"奥义。  相似文献   
17.
刑法平等原则在法律规定上的基本含义是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是以承认和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为其实质的。刑法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方式是不能以缩小、减少和剥夺社会上最弱势人群的原有的、现有的基本人权为代价,法律可以创设不平等和特权,但与此同时,社会上最弱势人群现有的基本人权只能增加,而不能缩减。法律保护事实上的不平等的底线,不是立法者或者是统治者所决定的,而是以社会上大多数弱者所能容忍的程度为底线。适用刑法平等的标准就只能以社会上大多数人能够认同的标准为标准。这个标准,也就是"常情、常识、常理"。  相似文献   
18.
福特的普及当然,通常情况总是这样,推动事物向前大步发展的人总是表白说自己对自己所作所为的历史意义毫无兴趣.福特就是一个大大推动了事物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孙晓东 《社科纵横》2006,(10):105-107
本文拟就汤显祖《紫钗记》对唐传奇《霍小玉传》的改造以及对《紫钗记》与《牡丹亭》和未完稿《紫箫记》的比较分析来具体探讨汤显祖爱情观内在建构的多层次性问题。认为汤显祖的爱情观中存在着“常情”、“痴情”、“至情”三个层次,他肯定“常情”,讴歌赞赏“痴情”与“至情”,并且在晚明社会思潮的大背景下,对其爱情观形成的原因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立法、法律适用的过程是与人民群众心相通、理相同、情相连的过程,离不开“常识、常理、常情”的指导。“常识、常理、常情”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人与人相处的、至今没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基本道理、行为准则。“常识、常理、常情”既是一种法治观,也是一种指导培养法学人才基本方向的法学教育观。坚持“常识、常理、常情”的教育观,法学高等教育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