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孙中山与中国早期铁路建设何一民关键词:孙中山铁路建设对外开放引进外资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不仅毕生致力于革命,而且还对中国发展现代化经济倾注了巨大的精力。他十分重视发展现代化交通,特别是对铁路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观点和措施,对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52.
重庆市自直辖以来,努力开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资,在过去的11年里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以重庆市的比较优势、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为出发点,结合当前跨国公司投资的特点,系统地阐述了重庆市引进跨国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为重庆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整套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53.
积极引进外资对于重庆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和社会跨跃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题对重庆市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全面地分析,同时结合重庆市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导向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优化引资工作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4.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途径 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外溢,是指由于广义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促进了当地生产率增长,进而对东道国经济长期增长作出贡献.那么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什么渠道实现溢出,从而促进了东道国生产率的提高呢?  相似文献   
55.
我国引资模式转换与引资战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引进外资应进入模式转换期,要尽快实现从以数量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向以效益提高为特征的素质型转变。在致力于引资模式转换的同时,要在对引进外资不断跟踪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相应调整引进外资的战略.  相似文献   
56.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累计引进外资存量已高达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30%以上;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国(境)外专家已接近300万人次.来华专家工作的领域已经扩展到工业、能源、文化教育、医药卫生、新闻出版、金融、法律、环保、旅游等各个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受到国际广泛关注的科技合作项目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持续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对外贸易,使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我们应该承认,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欣欣向荣的中国经济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培育与锻炼人才、促进市场发育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国际经验教训表明,所谓经济无国界只能是一种畅想。只要有国家边界,就有经济国界。当中国企业在自由经济的旗帜下热情拥抱世界、满怀信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壁垒。而且,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作为经济自由主义大本营的欧美发达国家,如今已差不多成了经济爱国主义的急先锋。中国必须广泛、深入检讨我们的盲目引资政策,消除外资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58.
基于商务成本视角的西部地区引进外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五年来,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占全国比重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在于与其他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投资的商务成本高,特别是隐性成本相当高。因此,西部地区必须通过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完善市场运行机制,重视构建人力资源优势,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等手段降低投资者总体运营成本,以提高招商引资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9.
60.
中国引进外资主要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二十余年来外商直接投资(FDI)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2年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FDI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那么外商投资在结构上(产业、行业)、规模上、自身表现上(产值、效益)是怎样的态势,其优势又是怎样体现在我国的产业升级大局中,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下面要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