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63篇
劳动科学   16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76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567篇
社会学   58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謇所处的时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中国,也是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化动荡的岁月。一方面,西方列强为开拓更广阔的贸易市场和扩大侵略权益,连续不断地制造中国边疆危机,发动赤裸裸的侵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国内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开明官僚搞起了旨在"求强"、"求富"的洋务活动,一批军工民用工业和使用新式武器的海陆军相继建立,近代民营企业也在夹缝中破土而出,蹒跚前行;另一方面,面对严重窒息人才生长的僵死的封建秩序和沉闷的政治局面,不少封建士大夫、进步思想家对此极为不满。如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提出"有非常之事变,即有非常之才应之","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夫人士之才否,国命之所寄托电"。  相似文献   
52.
正北京一栗子店老板张先生,因栗子质量不好,心存愧疚,贴出一封200余字的"罪己书"——"试炒当日,蒙各位错爱买我炒栗,而后发现栗子内坏甚多,品质低劣......使买我栗者痛……我为此深感愧疚,自责不已……不敢欺人以牟利,故思虑再三,决定停业数日,再寻货源。不得好栗,暂不开业……"这封"罪己书"被作家马伯庸顺手拍下发到微博上,短短一天转发量过万。不少网友感慨"业界良心",也有网友质疑为炒作。  相似文献   
53.
王船山在美学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船山无心作书家。但其书艺的意境美有四个方面:文质彬彬,雅致妍妙;以势达意,曲写心灵;不激不厉,风规自远;心手相应,变化多姿。  相似文献   
54.
心广 《船山学刊》2014,(2):116-116
自题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出处:《船山诗文拾遗》,参《船山全书》第15册,岳麓书社版。赏析:这是王夫之自题“观生居”堂联,表达了他的学术抱负和生死观。1657年,39岁的王夫之结束了多年的流亡生涯,回到南岳莲花峰下的续梦庵故居生活。1660年夏间,王夫之由续梦庵徙居衡阳金兰乡(今曲兰乡)高节里,于茱萸塘筑茅屋,编篾为壁,取名“败叶庐”。1667年,因避“急难”,曾一度与长兄暂到湘乡,1669年又回到败叶庐,不久新筑茅屋“观生居”,  相似文献   
55.
宁淑华 《社科纵横》2009,(7):123-126
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一生酷爱山水,又崇奉"学者之诗"和平含蓄境界,其山水诗闲澹简远,极富辋川遗韵。  相似文献   
56.
艺术长廊     
《老友》2012,(6):36-37
  相似文献   
57.
对于船山“兴观群怨”,学者们作出了各种阐释,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阐释。首先从接受时象考虑文本潜在美学评判标准;其次,接受主体不同对美学价值取向阐释不同;再次,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有荚学上的独特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58.
李刚 《兰州学刊》2009,(8):223-226
袁世凯和张謇都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影响的人物。自从19世纪80年代在朝鲜结识后,他们的交往与合作,对中国近代政治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搞清他俩的关系对揭示清末民初各种势力交叉、分隔、纷繁芜杂的政治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王亚栋 《职业》2009,(2):72-72
由张小建同志主编,集一批亲身参与和亲眼见证中国就业改革发展三十年历程的同志共同精心编写的《中国就业的改革发展》一书付梓了。全书采取历史叙事,综合评论,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亲历者对历史事实的叙述和对工作演进的思考,运用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60.
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张謇动了重新下海经商的念头,这是1914年,棉纺织业的生意形势极佳。进入民国政府之前,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状元实业家",他的大生集团设厂棉产区南通,以此为圆心,生意越做越大。这位咸丰二年(1852年)出生江苏海门的农家孩子对实业救国情有独钟。1896年初,从清流派转入洋务派的地方大员张之洞奏派蛰居家乡的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并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从1901年至1907年,围绕大生纱厂,张謇先后创办了19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