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75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388篇
理论方法论   84篇
综合类   775篇
社会学   83篇
统计学   4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1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魏玮 《理论界》2012,(11):98-100
我国《公司法》中关于股东知情权的规定较为抽象、原则,而司法实践中股东知情权纠纷的案情具有多样性特点。上述原因决定了股东知情权纠纷中的司法裁量有其特定的存在价值。股东知情权纠纷中的司法裁量涉及合理性判断与合法性判断两方面问题。股东知情权纠纷中的合理性判断围绕同业公平竞争、公司科学治理和化解公司僵局进行。股东知情权纠纷中的合法性判断从主体适格性、正当目的性以及公司协助义务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92.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民众对刑事司法寄予了过度的期待,刑事司法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较为紧张。弱势主体犯罪或被害的刑事个案,其生存状况、犯罪原因、被害原因等所折射出的社会问题是民众关注案件的重要原因。基于强势主体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民众更愿意通过对案件的关注、将案件事实的公开化来约束其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刑事个案中加害与被害双方的身份差异愈为明显,案件就愈易受到关注。民意表达易受涉案主体身份特征的影响,在相当程度上忽略了案件事实及法律适用本身,更多是对案外因素的关注,民意表达更多地呈现出社会问题司法化的特征。应加速推进社会改革,建立健全公平、平等的社会运行机制,进而改变身份不平等的社会现状,并进一步厘清司法本身的职能定位,区分社会问题与司法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93.
股东盈余分配请求权得以实现的前提是公司盈余分配决定权的正当行使。现实中,公司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滥用盈余分配决定权以至于侵犯到中小股东盈余分配请求权的现象层出不穷。由于公司内部救济途径在大股东的控制下很难发挥实效,行政管制又具有明显的局限性,故以司法途径保护中小股东的盈余分配请求权显得极有必要。目前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的空间过窄、救济手段不足,我国立法应采用合理期待标准拓宽司法介入空间,在完善现有股份回购请求权制度的基础上构建强制分配股利之诉,但要注意控制司法介入公司盈余分配的限度,避免司法对公司商业活动的过度干涉。  相似文献   
994.
清真寺的慈善功能与伊斯兰教的"关爱弱势"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系统梳理文化原典语境中清真寺的慈善功能后发现,清真寺既是布善之所,也是行善之处,并形成了以清真寺为重要媒介的、自成体系的天课制度,凸显出以"谨守拜功,完纳天课"为核心内容的伊斯兰教"关爱弱势"思想.清真寺在践行伊斯兰教"关爱弱势"思想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又为建构和谐文化提供了精神资源与物质平台,在奉行团结、稳定、互助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5.
有限公司股东优先购买权难以与传统民事权利类型对应,应视其为公司组织法上的一种新型特殊权利,这既符合股东优先购买权是赋予其他股东相较于外部人受让拟转让股权的顺位优势的本质特征,又摆脱了传统民事权利类型界定的束缚,更与商事组织法的独立发展趋势相契合。在明确股东优先购买权具有可侵性之前提下,股权对外转让合同效力与侵害股东优先权的救济的界限可以分野。转让合同效力应秉承《九民纪要》确立的裁判思路,依《合同法》加以判断,将股东优先权的侵害因素剥离在外。侵害股东优先权的救济方式有二:一是实现优先权,二是优先权不能实现时的损害赔偿。前者的审判难点在于优先权对抗效力的界定与反悔权在侵权救济中的适用,需要处理好原则与例外的关系;后者的审判难点在于如何确定损害赔偿范围,可参考房屋承租人优先权受侵害纠纷的裁判经验及侵权法基本原理,同时为应对商事交易的复杂性,赋予法官合理的自由裁量空间。  相似文献   
996.
陈胜蓝  卢锐 《管理科学》2018,21(4):67-85
使用中国金融市场卖空管制放松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由此产生的卖空压力对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的因果效应.使用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卖空管制放松之后,控股股东的私利侵占行为减少了27%.卖空管制放松引发的股价下跌风险是卖空压力约束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影响还依赖于其他治理机制,当公司其他大股东股权制衡较弱、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以及公司所处地区外部法律环境较差时,卖空压力产生的治理效应更强.横截面差异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或者公司破产清算风险越高,卖空管制放松的治理效应越强.最后,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治理效应能够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与市场价值.本文有助于理解卖空压力对公司控股股东私利侵占行为的影响,丰富和补充了卖空管制放松对实体经济真实影响的文献.  相似文献   
997.
已有研究表明反收购条款既有“堑壕效应”又有“谈判收益效应”. 本研究以股权集中背 景下的大股东利益侵占现象为切入点,将大股东掏空行为纳入分析框架,首先构建了反收购 条款影响大股东及收购方决策的理论模型; 其次从中小股东的角度对反收购条款,股东财富 与控制权市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最后进行了数值分析,阐述了理论模型所 得到的相关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 ( 1) 大股东的掏空行为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加剧; ( 2) 当收购方最优出价唯一时,随着反收购强度增强,收购方的出价将会升高; ( 3) 目标公司被 并购的概率随着反收购强度的增强而减小; ( 4) 在一定条件下,中小股东的财富随着反收购 强度增强而减少.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以200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公司,审计师会增加审计投入、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且出具更多的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控制股东股权质押增大了审计师面临的业务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而导致了审计师的上述风险应对行为。此外,本文还发现:(1)相对于非国有企业而言,审计师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应对行为在国有企业里显著弱化;(2)相对于非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针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风险应对行为更加明显,但主要体现在增加审计投入和收取更多的审计费用两个方面。本文丰富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经济后果和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关结论对于上市公司和监管部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武立东  范家瑛  王凯 《东岳论丛》2019,40(1):143-154
民营股东派驻董事是民营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但其如何影响公司行为却鲜有文献探究。因此,本文基于2006-2016年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民营股东派驻董事与高管薪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民营股东派驻董事的公司,其高管都获得了较高的薪酬;进一步将民营股东派驻董事引起的高管薪酬增长分为经济激励动机的薪酬增长和政治联盟动机的薪酬增长发现,出于经济激励动机的高管薪酬增长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出于政治联盟动机的高管薪酬增长则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消极作用。此外,以上结论在管制行业和非管制行业中还有较大区别,相比于管制行业,在非管制行业中,民营股东派驻董事会引发高管获得更高的薪酬。上述研究基于身份认同理论,提供了对民营股东董事和高管薪酬之间关系更为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00.
融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散所有权结构下,股东与经营者之问的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融资扮演着解决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代理问题的角色;集中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治理的核心转变为如何防止控制股东对中小股东权益的剥夺,融资则更多地成为控制股东谋取私有收益的一种手段.我国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控制股东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决策目标,是股权融资偏好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