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论认定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定证据就其范围而言,既包括对证据材料是否符合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的确认,又包括对某些证据材料依法是否排除作出确认.原则上,认定证据以听证、质证为基础,但其并不是质证结果的当然再现.我国目前实践中存在着的当庭认证现象是审判改革中的一个误区.基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规律,除对证据材料的当庭排除外,认定证据应当在判决中宣告.认定证据作为法院的审判行为,随判决的生效而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2.
《瞭望》4月12日发文称,南平凶杀案一审开庭,郑民生毫无悬念地被当庭宣判死刑。然而,郑民生却当庭表示不服判决,并—直强调是社会的冷漠造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2月30日,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对中国农业银行阿拉山口支行副行长孙珩琪案二审宣判,被告人孙珩琪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5万元.  相似文献   
14.
当庭宣判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不间断审理,在庭审活动结束时当庭对案件作出裁判的审判活动方式。当庭宣判,有利于彻底落实公开审判制度,提升司法权威;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司法腐败的产生;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有利于对社会公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当庭宣判率,需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保障,完善庭前准备程序,推进现行审判方式改革,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建立一个高素质的法律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2013年4月的"复旦投毒案"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4年12月8日10时,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第五法庭进行二审。2015年1月8日上午10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上诉一案进行公开宣判,认定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裁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14年2月18日,被告人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一审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法院对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当庭宣判制度在实施中不属"硬规定"而是"软要求",存在不同时段上的"热冷交替"、不同层级上的"上热下冷"、不同地域上的"冷热不一"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立法上没有明确何时何案应当当庭宣判,没有将当庭宣判作为硬规定要求法官适用。在实务中,"不放权,不放心"的办案体制机制和"不敢为,不愿为"的法官心态制约了当庭宣判制度的实施和适用。为此,本文提出应确立当庭宣判优先原则,实行当庭宣判优于定期宣判,设置条件减少定期宣判适用,即在法庭辩论结束被告人作最后陈述后应当进行评议当庭宣告判决结果,除特殊案件适用定期宣判外,一律实行当庭宣判。  相似文献   
17.
如果从证人证言的特征和属性分析,证人证言的基本表现形式应当是口 头证言。但是不难看到:在我国,口头证言不仅在法律上的规定模棱两可,而且实践中因书面证言盛行处境艰难。这种状况导致庭审方式改革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证人证言的形式亟待规范。从庭审改革角度入手,通过分析国外对于口头证言和书面证言的普遍做法,主张应当在诉讼法或证据法中明确规定口证原则,并严格限制书面证言的运用。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刑事审判中的当庭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刑事审判中当庭确证之于程序公正和法官自治的价值.指出当庭确证必须在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规则环境中才能获得理性地实现.并就与当庭确证有关的具体问题如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到庭作证问题、当庭确证的形式、性质以及复议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及文学批评家戴维·洛奇深受巴赫金思想的影响.坚持边缘视角是巴赫金理论的一个主要特色.2008年,年逾古稀的洛奇发表根据自身失聪经历创作的小说《失聪宣判》.小说致力于刻画边缘生存者的生存体验,失聪被放到小说前景的位置,并赋予主人公新的观察世界与人生的角度,进而引发关于失聪、衰老及死亡的思考.边缘立场也体现在小说的人物塑造及主题的选择上.小说还呈现出狂欢化及对话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当庭宣判的条件和范围是判断民事案件能否当庭宣判和哪些民事案件能够当庭宣判的两个基本标准,但这个问题我国的立法和司法却对之关注甚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法院适用当庭宣判的积极性。民事审判活动应坚持以当庭宣判为主的基本原则,对当庭宣判的条件和范围加以明确,同时还应规范其适用程序,细化其操作步骤,以及时化解民事纠纷,彰显重要价值,提高司法效率,尽快实现社会正义,维护司法权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