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91篇
理论方法论   89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两大后现代性的特征,即拒斥形而上学和辩证批判的方法。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后现代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关注人类现实生活,主张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但并不反对主体的存在;它立足社会实践,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追求建立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但并不是建立一个主客不分的混沌世界。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的是恩格斯早期思想研究中一个被忽视和评价中存在简单化倾向的课题。论文考察了恩格斯对谢林启示哲学进行批判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评述了恩格斯对谢林启示哲学核心内容的揭露和批判。文章认为恩格斯的批判并不是完全站在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立场,而是运用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无神论的思想武器,因而有力地抨击了谢林启示哲学的要害。文章还从恩格斯的批判中引出两点或对今天有积极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形而上学陷入困境的背景下,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既是现代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理论问题,也是解决现代人价值迷失的中心课题。文章以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力图从“生存境界”的角度来挽救“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在揭示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的基础上,区分了形而上学的理想和形而上学的理论。形而上学的现实的合法性在于人的类生命和历史性,形而上学的鲜活的生命在于人类价值的寻求和生存境界的彰显。  相似文献   
14.
张文军 《学术界》2008,(2):107-112
梅宁华先生的文章认为,在如何认识我国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上,出现了不少片面观点和错误看法,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该文貌似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则充满了形而上学的片面性,也违背了自己倡导的实事求是原则,与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强调树立"忧患意识"、"问题意识"的氛围背道而驰.作者关于一些专家学者"只看问题不谈成绩"、"矛盾和问题出现是不可避免的"、解决矛盾问题"需要一个过程"、经济发展必然会以损害环境为代价、用基尼系数说明中国贫富差距大是"洋教条盛行"等观点似是而非,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5.
奥林匹克比赛和运动中所体现出来的奥林匹克精神,为希腊的形而上学与伦理学的传统创造了在文化价值观与哲学观念方面的丰富背景.该传统与中国这一方面的传统相联系,会为我们找到一种新的奥林匹克精神,这种精神基于希腊与中国精神的结合.这对于新的世界秩序以及世界范围内个体与团体的新的社会和谐的形成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本土的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传统对于这种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形成将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于儒家和佛家来说,不存在一个外在的超越者。真正的儒和真正的佛乃是“内在超越”意义上的存在者,这种“内在超越”者不是远离人而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人的“心”中,存在于人的“性”中,存在于人的境界当中。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儒佛是相通的,它们皆属于境界形而上学之列。  相似文献   
17.
波普尔政治哲学的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社会制度和社会进程必须依照个人及其关系和行为的无意识结果来阐释.他企图以这种方法论去取代、吞噬马克思社会理论的方法论整体主义.但是,个人主义方法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方法论论证模式,在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对抗中已经出现逻辑上的混乱,因而使自身置于不能自拔的困境之中.波普尔方法论个人主义陷入困境的全部症结在于其原子式个人主义的哲学根基,原子式个人主义暴露了沉沦于现代形而上学建制的自由主义理念的弊病和根本缺陷.马克思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宣告了波普尔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终结.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产生和进化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近代自然科学以哥白尼为标志,经过开普勒、伽利略,到牛顿发展到顶峰。就其本质来说,近代自然科学家的形而上学信念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社会的文化思想影响社会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科学发展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数学和宗教一直是其中主要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康德对时空问题的处理是理解其批判哲学的关键。然而他的时空先天性论证却存在问题,因此历史上就该论证所引发的疑难产生了诸多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后世哲学的走向与这一疑难的解决存在着或隐或显的关联。正因为康德时空问题的困难性与重要性,才有必要对康德先天性论证内部所隐含的主观性要求进行细致分析,并对历来的争论进行考辨。借此,可以推演出三种克服疑难的补充解释方案,继而澄清其与各思想流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君毅指出,人的心灵对于有价值的对象会自然产生爱慕之情,这种好善恶恶、愤悱向上之性情的自然流露,是一种即知即行的心灵活动。它所感知的价值理想,作为既真实又应当的命令,先实现于内心,再求被实现于现实世界。人的生命心灵中原始的至性至情能超越"我执"的限制与封闭,而达至我与他人他物的同情共感。这便是"分别我执"的超越,也是心灵的感通。唐君毅指出最充实圆满的宗教精神能展现天地人三才之道,源于人之精神超越性的最高表现。他以"超越的感通"来表示人的这个超越向上的向度。我们可以用唐君毅描绘人之仁心客观化为天心的历程来表示人在此的超越性。这是一种对人本身之"无限心量之具体内容"的深切领悟。如此向上超越感通的信心便是来自于人性中愤悱向上的好善恶恶之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