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两汉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以关内侯进爵列侯为主导,并以西汉关内侯免为庶人(或夺爵为士伍)作为补充。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呈现阶段性、身份化、时代性和严格等极化的特征,既反映了关内侯重要权益、政治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变动,又体现了政局变迁和二十等爵制调整。爵位变动成为两汉皇帝对关内侯群体实施政治控制和身份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具有维护社会等级秩序、调整政治等级结构、巩固政权统治基础和加速社会阶层之间流动的社会功能。然而由于法律严酷、权臣干预、频繁而又残酷的权力斗争,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也存在赏罚不公、赏罚滞后等弊端,不仅削弱了皇权对高爵群体的政治支配性和身份控制力,而且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矛盾与权力斗争。  相似文献   
82.
2016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成果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墓中出土的大量黄金尤其引人瞩目。刘瑞先生在《海昏侯刘贺墓中多黄金探析》中认为这是原昌邑王府的大量黄金随葬的结果,并进而得出不能因刘贺墓出土大量黄金而认定西汉黄金多被埋入地下的结论。笔者对此持不同意见,首先,刘贺墓中的黄金只是其所有黄金的一小部分;其次,西汉确实存在大量黄金,消失的主要原因应是窖藏。  相似文献   
83.
金元之际的汉人世侯大多出身于平民阶层 ,概称其为“地主武装”并不妥当。汉人世侯起家时的动机大多是避兵自保或抗击蒙古入侵 ,并曾接受过金朝的招抚。汉人世侯由附金转向降蒙的原因主要是慑于蒙古军屠戮生灵的残暴 ,为保全身家和乡曲性命 ,同时与蒙古的招降政策以及当时蒙金的战争形势也有关系。汉人世侯碑传中频频出现的“盗贼”字眼 ,多是敌对集团之间的相互指责  相似文献   
84.
从目前已公布的简牍材料看,告地书主要出现在西汉前期,流行于原楚国故地,现湖北荆州和随州一带。其性质属于冥世移户文书,即将死者的户籍由地上移徙地下。文书由料理丧事的巫者所写,目的是为死者在地下世界谋求可以免赋役的美好生活。告地书将男性墓主书写为"五大夫",女性墓主书为"关内侯寡"或"五大夫母",这只是荆州当地巫者方术师承规则的反映,而与墓主现实生活状况无关,不是墓主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85.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与中国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笔下的细侯都是卓立于世界文坛的复仇女性形象的典型。美狄亚与细侯身上的酒神精神,促使她们在巨大的仇恨面前,陷入了"酒神状态的迷狂",用手刃亲子这种最惨烈的方式,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而美狄亚与细侯"弑子"行为背后反映的是东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体现出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西方美狄亚更加追求个性的张扬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中国的细侯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家庭的幸福,完善自己的伦理道德。与此同时,作品中也暗含了东西方两位作家对时代的美好希冀,即时代应还给女性作为"自主的人"的权力,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两性平等、和谐共处的人类世界。  相似文献   
86.
《南都学坛》2017,(5):1-4
《史记》卷九○《魏豹彭越列传》所见汉高祖末年任廷尉之职的"王恬开",其真实姓名是"王恬启",更"启"为"开"仅为避汉景帝刘启名讳。经考证,王恬启的仕宦经历是:高祖五年,任郎中令;高祖十年九月,改任卫将军;高祖十一年二月,转任廷尉,并约在当年外迁梁相;此后,任梁相长达19年,直至文帝三年去世;其间,于吕后四年受封山都侯。王恬启之所以能于高祖末年至文帝初年历任显职且以王国相封侯,并非仅凭其战功和治绩,而是与他对高祖、吕后、文帝的忠诚及高祖、吕后、文帝对他的亲信有极大关系。  相似文献   
87.
崔致远,晚唐时新罗人,以“仰慕西学”,12岁只身如唐。在唐遍求名师,中进士第,任宣州溧水尉,又为淮南节度高骈巡官。后归国。致远留唐凡17年,著述颇丰,对中国传统儒学和文学具有深刻研习和理解,是唐与新罗学术文化交流中第一人。崔氏著作,除《桂苑笔耕集》外,多已佚,故不为世人留意。本文据韩国近年影印之《崔文昌侯全集》,对崔致远生平经历作了备细考述,并对崔氏《桂苑笔耕集》版本源流、佚文、佚诗情况,作了大致考察和介绍。  相似文献   
88.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我不知道这十八个字对韩信来说意味着什么。在被刘邦以莫须有的罪名抓住之后,他说了这句话,充满了悲凉的味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89.
《南都学坛》2016,(4):1-5
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他幼年继承王位,在位13年后,汉昭帝逝世,无子,被霍光推立为皇帝,因其任性胡为、生活腐化、不遵皇家礼仪,27天后被霍光废黜。遵皇太后旨意,让他回昌邑国,免去王位,食邑二千户,但允许他拥有昌邑国的财富,因此他仍能过上荒淫腐朽的生活。宣帝即位后,经过10多年的严密考察,知他无复辟野心,才改封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后因过失降为一千户。不久海昏侯病逝,因他拥有昌邑王国的财富,故他殉葬的奇珍异宝大大优于一般列侯。关于昌邑王国的所在地问题,古今都有异议。有人主张在豫章郡,有人主张在山阳郡。本文经过缜密考证,认为在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古今也有人想给刘贺翻案,认为刘贺被废,罪证不实,是霍光一手造成的,本文经过认真查证,认为刘贺被废,是咎由自取,霍光废刘贺是忠于汉室,是为汉帝国的长治久安着想。  相似文献   
90.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之简383所缺字为"主"字;简367至简368、简359至简362中彻侯非"后"诸子通过继承会获得公乘至不更间爵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