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9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了几千年。从应然的意义言,当今国人应该操守着良好的道德行为,但在现实生活中,德行操守存在着举棋不定的现象。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来看,这一背离大体因德行主体缺乏现实正义和人道关怀的公共生活环境所致。为了更好的推崇德行,除了道德解决之外,完善制度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成为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2.
<母仪传>列于<列女传>卷首,其中的女性形象多为刘向按照自己的需求塑造出来的.刘向最注重女性良好的德行和教化子孙、成就子孙的实际能力,将女性局限于家庭领域,完全依附于男性,实际是要警戒后妃、劝诫天子,为父权制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43.
人的生理特性、社会存在性和循环发展性决定人之间具有互为存在前提、相互的心理依托、相互的价值确认和相互的自我存在及价值实现之存继关系。这决定且要求人必须有德性之昭。这种德性之昭是社会及其个体健康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实中,应设法促使这种德性之昭的实现,以消弭社会生活或人的存在状态的碎片化。  相似文献   
44.
"理性"作为道德的基础,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选择,要靠理性把握和决定。然而,经历了十几个世纪的变易,"理性"的光芒逐渐虚渺。而到康德,"理性"作为现代性的一种特征,成为康德整个德性论的根基。而对康德的德性观的某种回归为探寻理性何以重新规范道德提供了启示,也进一步重现了康德道德哲学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德行与幸福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一直奉行的道德准则。但是,立足当下纵观历史,却屡屡出现德行与幸福"二律背反"的实例:"行善者吃亏,作恶者得福","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一次次的冲击,使人们不得不发出"德行必然幸福吗?"的疑问。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该如何把握道德的构建和教育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促进德行与幸福的一致,进而实现全体人民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6.
论洛克的养成教育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认为人的理性来源于经验,人的德行是后天养成的结果.人是有形体的理性动物,健康教育是全部教育之首,德行乃各种才赋之首,德行的教育中要注重说理、尊重孩子、启蒙理性、树立榜样、鼓励好奇心、寓教于乐.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加强练习和养成习惯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追求幸福.习惯在德行养成过程中有许多优势作用,习惯的养成要加强练习.  相似文献   
47.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在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过程中 ,必须经过准确界定社会主义道德内涵、认清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本质特征及其构建原则即“德知”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即“德行”两个阶段 ,才能最终实现“德治”。在实施“德治”过程中 ,要抓好“以德治民”、“以德治党”和“以德治政”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从一、德行在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二、“德性我”的分析;三、艺术化的人生等三个方面,对现代新儒家钱穆的人生价值论进行了归纳和介绍。在钱穆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人的道德实践即德行,德与行合一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优点;“立德”的途径应是提升人的生活境界,“德性我”的人生是充实并焕发出“光辉”;理想的生活就是“安乐”,是德性与自然的融合。作者认为,钱穆在历史文化意识观照下发煌的“德性主体”,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主体,它显示出了钱穆与其他新儒家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49.
霍尔巴赫论幸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8世纪盛行的封建宗教的禁欲主义,霍尔巴赫从人的本性是趋乐避苦的基本立场出发,认为追求现世的,尘世的幸福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和目的;幸福就是人与环境的相协调以及在此状况下人所能保持的一颗平静的心灵;实现幸福的条件在于无贪欲、适当的劳动和德行。从而确立了一种与封建宗教根本不同的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的全新的人生观和幸福观  相似文献   
50.
广告产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广告经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平衡与互动,公益广告正是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广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责问。公益广告凸现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构建和谐的伦理规范,是广告伦理价值的重要体现。政府、企业、广告媒体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加快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