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48篇
民族学   63篇
人才学   11篇
丛书文集   304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651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志怪"与"小说"两词在《庄子》中各处不同语境,含义及用意皆有差异:"志怪"处于论证语境,用为论据;"小说"处于比较语境,成为贬义。它们在汉代之后先后变成目录学领域的类别概念,小说属子部,志怪先附史部后又退至子部。由于两类作品都存在虚构性,后代史家据此便将它们归为一类,从而生成新的类别概念:志怪小说。  相似文献   
42.
明代中后期迎来了文言小说汇编的兴盛局面,其中专收及兼收志怪小说的总集、类书、丛书就有约八十种。这些志怪集汇编者的主体是士阶层,其编纂动机体现了鲜明的士人主体性特征,如将志怪纳入格物、求道、致用的大框架;博异考证,探究未知领域;立象以寄意,托物以矩俗等。其动机的践行,一定程度上依靠所选择的类书体、主题分类体、编年体、分类与编年混合体等编纂体例。明代志怪小说汇编的文本特质与中叶以后复古思潮的盛行、西学的传入、士风的转变等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3.
王天挺  张悦 《领导文萃》2014,(11):59-63
正没有谁能像柳传志一样对中国的企业家施加如此多的影响了。在他参加的3个俱乐部——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关村管委会顾问委员会和泰山会中,涵盖了当今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这些互联网商业帝国的领导者或是地产巨鳄的创始人位于这个国家经济脉搏的中心,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与财富无可匹敌。但他们仍然需要聆听这位69岁老人的教谕,关于进退、荣辱或是妥协。  相似文献   
44.
在晚清政府思变求新的趋势下,徐继畬由于对涉外事务的得当处理及对西方政治地理的通达了解而得以入职总理衙门.然囿于总理衙门的行政管理方式,徐继畬起初作为总理衙门大臣所发挥的作用并不显著,但其早期系统地介绍国外史地知识的权威著作<瀛寰志略>却因其地位的改善而价值突显.徐继畬在同文馆进行的系列改革,虽因顽固势力的阻挠而遭受失败,但这些努力却奠基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雏形.因此,徐继畬作为晚清士人思变求新努力的一个缩影,在近世中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5.
邓锐龄 《中国藏学》2005,5(2):18-25
<西藏志>是清早期一份关于西藏史地民俗的全面记录,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向为学术界所公认.本文在介绍<西藏志>抄本、成书时间、文献价值之基础上,推定为此书乃驻藏大臣衙门内某一名(或数名)官员所编,并就其与<西藏记>、<西藏考>、<西宁府新志>、<西藏见闻录>之异同详加分析.  相似文献   
46.
47.
乾嘉之际,在政府编纂《大清一统志》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兴起了编纂方志的高潮。《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同时,乾嘉时期也是考据学的兴盛时期,这部方志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风格的影响。而这也与主修唐仲冕的个人兴趣爱好有莫大的关系。从研究主修唐仲冕入手,深入探讨这部方志的编纂问题,以期窥一斑而见全豹对此时期的方志编纂情况作整体了解。  相似文献   
48.
六朝志怪虽不脱"丛残小语",但在叙事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穷怪录》是南北朝志怪小说的选本,其晚期优秀之作已呈现出向唐传奇过渡的明显迹象。在初唐到盛唐的百余年间,唐传奇从初创到成熟,并作为一种正式文体卓然确立,从而开启了我国古代小说历史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9.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孔子诗论》简19"……溺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句,已往学者都接受评的是《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因为《毛传》把"母也天只"释为"母也天也",所以"只"和"也"可以互用。《安大简(一)·诗经》出版后,"母也天只"句写作"母可天氏",并没有把"只"字换成"也"。这让人反思"既曰天也"应该是一句好的话,后面不应该接"犹有怨言"。陈萌萌提出《诗经》中这种"AT_1BT_2"有三组(另二组是"日居月诸"和"猗嗟昌兮"),因为句义的关系,句中的"T_1"与"T_2"必须用两个不同的语气词,不可能替换为"ATBT",这就从理论上说明了"母也天只"不能释作"母也天也"。安大简的"母可天氏"则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上博一》的"既曰天也,犹有怨言"评的应该是《鄘风·君子偕老》,这样解释也和《君子偕老》的内容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50.
鲁迅先生称之为一部名士底教科书的《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其中涉及的人物有五六百人,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中,女性也因魏晋这样特殊的时代而独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