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18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纲以屈原为榜样,创作了大量骚体作品来倾诉亡国之痛、思乡之情;揭露黑暗、针砭时弊,表现出了李纲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及对现实的批判精神。李纲创作出了大量饱含深情的壮美诗篇,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2.
余璐 《南方论刊》2009,(2):108-109
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主张代表艺术范畴的“美”和代表道德范畴的“善”的结合,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启示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特别关注学生的资质和个性差异;“喷启悱发”的思想启示我们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音乐教学同样需要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以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03.
从天书封祀看宋真宗时期的忠节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书封祀是宋真宗统治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是宋真宗利用当时仍具影响的神道文化,为加强忠节文化建设所实行的一个举措,其目的是为了论证宋室统治的神圣性和合法性。将此事件放在宋初忠节文化建设的背景下,可以看出天书封祀是当时忠节文化建设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神道文化在政治上的反映。该事件中,人们对神道设教的质疑和对从道、从君问题的思考和抉择,既暴露了君主在忠节建设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也反映了臣民对何谓效忠所存在的困惑;同时也折射出随着儒学的复兴,宋代文化发展出现的新动向和新趋势,对此后的忠节文化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明治维新以来 ,传统意识很强的明治领导集团为保障国家安全 ,达到民族独立 ,利用传统的政治、经济、社会意识顺利实现现代化启动。从某种意义上讲 ,传统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支持作用。但传统因素不断发展及其过分强大也将会扭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5.
忠孝节义--批儒后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儒学中的忠孝节义根据先秦儒家典籍做出解释,认为后人的批判是经过歪曲的,不是儒家的本来思想.批判儒家时给戴上许多不适合的帽子,都应该摘掉.  相似文献   
106.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悱"指学生内心求知欲郁积到最为饱满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进行启发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可以使学生取得最优学习效果.因此,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对学生求知欲的最大调动和适时启发.  相似文献   
107.
中日文化差异的社会根源探究——以儒家“忠孝观”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虽然都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共性的背后却隐藏着本质的差异。文章试从儒学的“忠孝观”着手,通过对两国“忠孝”文化差异的比照,认为现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日本是封建本位的社会,两种社会类型的差异是导致两国儒家文化差异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108.
论“信”德     
“信”是中国传统道德中重要的道德范畴,有其自身的形成、演变过程,在维持人际平衡与维护统治者统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人应努力修养、实践“信”德,只有批判地继承“信”德,才能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9.
近代以来,由于限定在特定的君臣伦常中理解“忠”,不顾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的特殊意义而否定“孝”,因而儒家的“忠”、“孝”观念受诟病颇多。孔子说“礼有损益”,如果在损益的原则下重新诠释忠孝观念,用“尽己之谓忠”并从“敬”的角度来解读“忠”,用“亲亲之仁”的人性观来看待“孝”,并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面对孝文化的困难,那么,建立在新的内涵基础上的忠孝或可两全。  相似文献   
110.
作为明末清初整个知识界对明代历史反思的一个组成部分,清初历史剧《千忠戮》明确地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流行的有德者得天下之说提出了质疑,同时对明代盛行的奸臣误国思想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拨,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但在整个社会尚未提供更新的思想的情况下,该剧作者又陷入了天命神意决定历史的理论困境,在伦理观及审美理想上也都没能摆脱传统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