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46篇
劳动科学   85篇
民族学   85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52篇
理论方法论   204篇
综合类   1134篇
社会学   417篇
统计学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645篇
  2007年   14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约·埃尔斯特是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者和创立者之一.他以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为原则对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论述进行了重建:他把研究的重心从社会制度、阶级和生产方式转向了个体的行为方式.特别是个体形成意识形态的思维机制.这些机制包括:颠倒、从特定的阶级利益推知普遍的社会利益、以局部的视界推论整体,以及概念的扩张主义.他的观点对于我们从微观的角度研究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问题颇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急管理中的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难后的幸存者经常会出现"创伤后综合症",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他们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因此.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也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政府在重视"物质救灾"的同时,也应该进行"心理救灾".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政府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与重建的重要性,并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地帮助灾区民众度过心灵的难关,为了更有效减轻灾难给民众带来的心理冲击,也应该改进某些措施和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了受灾者心理健康的重建。然而,当前我国灾区的心理干预工作存在着将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支持相混淆又相脱离的背反现象。调查和事实证实,只有实现二者的互动尤其是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才能够既促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功能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实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规划背景、规划内容及管理措施3个方面对911后纽约下曼哈顿CBD(中央商务区)重建规划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创新阶层和文化创新对城市CBD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其对未来北京CBD发展的规划启示。  相似文献   
15.
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对整个大开发战略有着深刻的影响,应借鉴美国西部开发的教训,树立新的资源观和发展观,制定出一系列关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重建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一定负荷量的运动将生理和心理性疲劳,应及时加以判断,并应从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消除疲劳。  相似文献   
17.
有难同肩挑,有灾携手抗。连日来,一幕幕对口支援、重建家园的重头戏,正在满目疮痍、伤痕累累的地震灾区紧锣密鼓地登场。中央确定的一省帮一重灾县、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策,迅速转化为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后重建的实际行动。继各地医疗机构陆续接纳治疗地震灾区伤病员、教育机构接纳灾区学生就读之后,一场涉及灾后重建的全方位对口支援已经并且正在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18.
灾后心理重建和其他所有的灾后重建一样,是一个专业而长期的工作。而这一工作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决定了我们要将这一工作与对灾难造成的经济方面的补救和重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英模事迹首场报告会在京举行抗震救灾英模事迹首场报告会1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长春强调,当前,要按照中央要求,一手抓抗震救灾毫不松懈,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要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坚定意志,转化为办好奥运、建设祖国的实际行动,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力量。要把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更加自觉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金陵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毁于太平天国时期 ( 1 85 6年 ) ,关于它的复建引起海内外的广泛重视 ,作者讨论了大报恩寺塔复原的构想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