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3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太平天国干王的反腐治吏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在<资政新篇>、<立法制喧谕>等著作中提出了一整套整顿吏治、反对官员腐败的措施,形成了对官员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惩治的全程式监督和控制.洪仁玕的整顿吏治、反对官员腐败的思想虽未能挽救太平天国的衰亡之运,但如果我们剔除其封建主义的成分,却能为我们今天的反腐败工作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从人性的高度上揭示法家"以术治吏"的理论基础是本文的主要特点之一.与此同时,还详细论述了法家的"察奸之术"、"防奸之术"和"除奸之术"等,并且进一步对法家"以术治吏"的刚性管理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正>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数千年的精神传承。深悟国学内涵,可提高个人内在气质,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古人云,治事先治政,治政先治吏,治吏先治心。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要加强国学修养,才能更好地修好为官之道。一、短不可护,长不可矜。明代聂大年的《座右铭》: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长不长。此语的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东 《中州学刊》2007,(6):163-166
唐代有"吏治派"官员,出现了许多"吏道明敏"的人才。在唐代,"吏道"的主要涵义包括四个方面:其一,善于分析和处理复杂问题;其二,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其三,具有较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其四,熟悉法律,善于断案。"吏道"是一种综合政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俞志慧 《浙江社会科学》2007,462(6):140-146
本文通过对《为吏之道》与相关先秦文献的疏证,否定了前人关于其思想主体的法家说、儒家说和道家说,认为它杂取先秦各种思想于一体,具有集锦特色。作者认为,这一特色使得《为吏之道》具有以下的思想史意义:它体现了那一时期思想文化的融合趋势,从草根文化层面体现得如此集中明显,在此前的传世文献中尚未发现;这一特色也告诉我们:先秦诸子有着共同的思想、文化资源、相似的知识背景、话语平台和相近的问题意识;在法术家思想大行其道的秦代,《为吏之道》的思想基调与儒道思想更为接近,证明了儒道思想的生命力。考虑到这份材料只是针对基层官吏,故不能将《为吏之道》视为秦代思想世界的简单化约,专制者所奉行的还是法家思想;《为吏之道》更多技术层面上的守则,缺乏儒道创始人对于大道的关怀,这又是其思想史意义的局限性所在。  相似文献   
16.
集权思想是古代政治结构和政权体制的产物,并成为大一统观念的基础。集权思想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体系之中,并在思想学术方面造成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情形。由董仲舒提倡,由汉武帝利用政治权势加以固化的集权思想和独尊儒术,深深地影响到民族精神与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17.
雷戈 《晋阳学刊》2006,(4):90-96
意识形态与思想之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关联域。意识形态具有五个基本要素:形式上的理论化,内容上的世俗化,形态上的权力化,价值上的绝对化,功能上的实践化。作为本质化的意识形态,皇权意识形态的意图有二:第一,把皇帝观念塑造为一种全民信仰和普世价值;第二,在皇帝与民众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性的对应关系,使皇帝成为民众利益的唯一合法代言人和保护者。意识形态的普遍紧张化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长期问题。  相似文献   
18.
《嘉禾吏民田家莂》中的诸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蒋福亚 《文史哲》2002,(1):130-134
在三国之吴国,吏是封建政府控制,身份地位低下,较为特殊的一个阶层。他们耕种“限田”,缴纳“限米”,又佃种零星国有土地——“二年常限”田等,缴纳“税米”或“租米”。二者是有区别的。诸吏身份地位低下,并在律令中有所体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目前所见到的走马楼若干简牍,特别是《田家》中州吏在嘉禾四年、嘉禾五年间“二年常限”田中定收田亩租额的变化,恰恰向人们展示了诸吏特别是州吏身份地位低落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对于汉代算赋数额的相关问题,学术界有较大分歧。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计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中记载的作为算赋用途之一的吏俸,得出简文中征收吏俸的数额与文献记载的赋钱用于吏俸的数额基本相符,可补充证得汉初算赋征收是有每算四十的定制。但这与简文记载的算赋征收总额十分不符,原因在于简文记载的正是临江国为应对战乱而预征了数年算赋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20.
刑罚世轻世重原则是指统治者根据社会的现实状况而不断调整刑罚的轻重缓急的一项原则.该原则体现在治吏和治民两个方面,并且在明朝得到了最有力的体现,对当今社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