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5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9篇
社会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伊恩·麦克尤恩(1948-)是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曾获得毛姆文学奖、布克奖等诸多奖项。初读伊恩·麦克尤恩的书,只看到冷漠、荒芜、无言以对的世界;后来,才慢慢品味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展示黑暗,就是为了让人们悟到危险,并避开成长以及生活中的各种陷阱。展示令人惊悚的混乱,就是为了吸引人们足够的关注,并思考什么才是秩序。《水泥花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本文试图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分析《水泥花园》情节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32.
极富心性特征的词为了调和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在词人与政治王权之间、词体与诗教规范之间主动或被动达成和解,以损伤词人意识、文体特征的方式使词和词人获得了悲剧性的生存。和解是一种延缓性的生存策略,同时也是一种迁就性的文化策略。和解现象的出现,与北宋王朝守和的国策、北宋人的包容性格、北宋文化的整合态势有关。相对雅化而言,清晰地揭示词体演变的内在轨迹是和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王国维眼中的《桃花扇》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桃花扇》与《红楼梦》的悲剧比较中,指出了《桃花扇》的悲剧特征,认为《桃花扇》虽与《红楼梦》同为悲剧,但其悲剧性则大异其趣。如果说《红楼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普遍而必然的人生哲学悲剧,那么《桃花扇》只能属于借“风花雪月”及“人生之事”以写“故国之戚”的、偶然而“例外”的、“他律的”社会政治历史悲剧。《桃花扇》的悲剧性亦体现于此。  相似文献   
34.
从一个杰出的建筑选择了一个悲剧性的地点开始,这个伟大作品的悲剧命运,就早已注定。 7年前,荷兰人库哈斯在北膏击败了“摩天大楼之父”亨利·考伯,7年之后,他的“杰作”——CCTV大楼,差一点毁于中国人制造的烟花之手。  相似文献   
35.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充满了善恶与美丑的争论,揭示了人性的恶。通过从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角度进行分析,进一步阐释人性的恶,并探究小说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36.
从剧作技巧和表现主题两个方面对《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和《李尔王》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尤金·奥尼尔和莎士比亚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却运用了相同的剧作技巧和手段来外化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在表现主题上也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进行了思考和探索。由此笔者认为尤金·奥尼尔不仅是美国现代悲剧的创造者,更是传统悲剧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37.
帕斯捷尔纳克的著名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作为一部悲剧性的经典,除了成功地塑造了主人公日瓦戈医生和拉拉的悲剧性艺术形象外,安季波夫的悲剧性形象也是非常典型与突出的。从这悲剧艺术典型身上,了解作品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可以进而解读安季波夫悲剧性与苏俄近50年历史进程中政治与社会悲剧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38.
有关瞎子阿炳《二泉映月》的研究已经很多,研究者从曲式结构、音乐取材、演奏技法、律制、文化等方面展开了分析和探讨,这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这部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笔者认为我们对这部作品的研究依然不够完善,比如从悲剧性视角所做的专门研究就没有出现。鉴于此,笔者认为这部作品之所以让人产生如此深刻的共鸣,正在于它真实体现了人生命的悲剧性存在。只有从这一视角入手,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这部作品,也才能真正揭示这部作品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的内在秘密。  相似文献   
39.
由于屈原与曹雪芹所处时代及个人遭遇的不同,他们在具有同样的悲剧性的作品中表现的具体内容有很大差异性。本文试图通过比较《离骚》与《红楼梦》的悲剧性,彰显二者内涵和外延的差异性,进而透析处于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封建文人的不同思想及心理,并探索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必然性因素。  相似文献   
40.
张爱玲小说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觉冷峻地刻画了19世纪初中国社会女性的生存境况和心理状态。她笔下身份各异的女性无论如何挣扎冲突,都只能生活在传统男权的阴影之下,最终落得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张爱玲非比寻常的洞察力和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