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5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007篇
社会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81.
刘禹锡善于在诗中表现重大题材,或是兴亡之叹,或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抨击,或是对明君贤相协力治国政局的向往。这种创作题材上的取向与他的出身、学养、士宦经历、政治地位均有密切关系。他的怀古诗在意境的刻画、气氛渲染及细节描述上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82.
谈歌的中篇小说《老乐的执迷不悟》,描写了一位进城农民工老乐推迟返乡重组新家的日期,而留下为寻找、追抓一个隐匿十一年之久的杀人逃犯的英勇事迹;作品突出了老乐舍身取义的高贵品质,展现了进城农民工舍生取义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位新时代进城农民工的新形象,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创作理念为农民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83.
在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之时,徐志摩重视诗歌样式,强调诗歌语言的音韵美等理论,适时地匡正了人们对新诗的诸多误解。他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探索新诗的体式结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并成为中国新诗表现形式的拓荒者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84.
作为花间词中一位四川籍词人孙光宪,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别具一格,既不同于温庭筠的浓艳,也非韦庄的疏淡,他从内容到词风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花间别调。本文试图从题材、审美风格两个角度浅析之。  相似文献   
85.
王维诗歌意象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其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轨迹:大漠、烽烟、落日体现了王维青壮年时期的心境;红豆、寒梅、茱蔓体现了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云月鸟体现了三维飘逸、俊洁的人格,宁静的心境和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86.
散文创作 ,要不要有意境 ,这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立足散文本体 ,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散文意境创造自有存在的合理性 ;散文意境创造与诗意境创造是相通的 ;散文意境创造在于创造一个“层深”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87.
意境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张若虚的《春红花月夜》是意境创造的典范。该诗情、景相谐,意、境相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88.
意境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张若虚的《春红花月夜》是意境创造的典范。该诗情、景相谐 ,意、境相融 ,虚实相生 ,形神兼备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89.
古诗词教学要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要了解作者及背景,注意诗词中的虚写及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90.
“天人合一”意境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诗歌境界,它是长期农耕文明熏陶出的品质,具有华夏民族特色的哲学基础。近代以来,随着国家存亡危机的逼迫、农业生产遭受极大破坏的影响及西方异质文明的压迫.这种“天人合一”的伟大传统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纵观近百年来的中国新诗演进。走的是对中国“天人合一”传统的背离之路。这种背离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然而不符合学人对中国新诗的期待,亦无助于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今天,有必要适当恢复中国“天人合一”的意境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