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1005篇
社会学   8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1.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锤炼字、词,锤炼得当的字、词,成为整个一首诗词的诗眼、词眼,在关键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传神作用,使得整首诗词生动而富于情趣,诗意精炼而意境大增。本文试从古人诗词名句的欣赏中,归纳诗眼、词眼带给整首诗词精妙意境的作用,进而探讨古诗词锤炼字眼、词眼的一些技法,以便我们能够在古代诗词鉴赏中,真正把握其深刻意境。  相似文献   
92.
刘禹锡善于在诗中表现重大题材,或是兴亡之叹,或是对最高统治者的抨击,或是对明君贤相协力治国政局的向往。这种创作题材上的取向与他的出身、学养、士宦经历、政治地位均有密切关系。他的怀古诗在意境的刻画、气氛渲染及细节描述上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93.
谈歌的中篇小说《老乐的执迷不悟》,描写了一位进城农民工老乐推迟返乡重组新家的日期,而留下为寻找、追抓一个隐匿十一年之久的杀人逃犯的英勇事迹;作品突出了老乐舍身取义的高贵品质,展现了进城农民工舍生取义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一位新时代进城农民工的新形象,以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创作理念为农民工文学的创作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94.
在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之时,徐志摩重视诗歌样式,强调诗歌语言的音韵美等理论,适时地匡正了人们对新诗的诸多误解。他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探索新诗的体式结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并成为中国新诗表现形式的拓荒者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95.
作为花间词中一位四川籍词人孙光宪,他的词作在《花间集》中别具一格,既不同于温庭筠的浓艳,也非韦庄的疏淡,他从内容到词风都有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花间别调。本文试图从题材、审美风格两个角度浅析之。  相似文献   
96.
王维诗歌意象从整体意义上代表了其现实生活与心灵变化的轨迹:大漠、烽烟、落日体现了王维青壮年时期的心境;红豆、寒梅、茱蔓体现了王维对友情、亲情、乡情的真挚;云月鸟体现了三维飘逸、俊洁的人格,宁静的心境和矛盾的心理。  相似文献   
97.
散文创作 ,要不要有意境 ,这是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立足散文本体 ,从文学创作心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散文意境创造自有存在的合理性 ;散文意境创造与诗意境创造是相通的 ;散文意境创造在于创造一个“层深”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98.
意境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张若虚的《春红花月夜》是意境创造的典范。该诗情、景相谐,意、境相融,虚实相生,形神兼备,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99.
意境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学范畴。张若虚的《春红花月夜》是意境创造的典范。该诗情、景相谐 ,意、境相融 ,虚实相生 ,形神兼备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00.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 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 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 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 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 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 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 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 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 衣跣足,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