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89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113篇
管理学   2465篇
劳动科学   226篇
民族学   647篇
人才学   645篇
人口学   123篇
丛书文集   4896篇
理论方法论   1164篇
综合类   10350篇
社会学   1898篇
统计学   422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425篇
  2022年   235篇
  2021年   370篇
  2020年   307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12篇
  2017年   229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612篇
  2014年   1344篇
  2013年   1125篇
  2012年   1421篇
  2011年   1655篇
  2010年   1502篇
  2009年   1557篇
  2008年   2025篇
  2007年   1383篇
  2006年   1127篇
  2005年   1108篇
  2004年   1115篇
  2003年   1138篇
  2002年   924篇
  2001年   798篇
  2000年   652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185篇
  1997年   14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熊元义 《云梦学刊》2006,27(2):93-99
唐君毅的中国悲剧观经过早期和后期两个阶段,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后期认为中国悲剧是不同于西方悲剧的独特悲剧,是一种悲剧而又超悲剧。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及超悲剧意识,这种超悲剧意识可以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2.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具有强烈存在意识的小说家。作为现代文化嬗变的见证者,他以自己的小说实践对人以及人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哲学意义的追问与沉思。他的小说传达着存在主义哲学的理念,却又特立独行地构建了昆德拉式的文学存在。对“存在”的追问,从本质上提升了昆德拉小说的思想含量。  相似文献   
103.
何东 《社会科学论坛》2006,(14):151-153
北宋文人李之仪的诗歌具有对生命短促的强烈感受和深刻体验,以及对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和执着追求.本文从政治热情、朋友之谊、田园之恋、生命思考等几个角度,分析了李之仪诗歌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4.
科学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问题意识的强弱.问题意识的形成有客观因素亦有主观原因.如何深入挖掘,很有研究价值.问题意识要求决策者要具有强烈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意识.本文分析了决策者问题意识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所包括的内容,提出了强化问题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5.
池莉生活和创作心态朴实平和,这就形成了她独特的平民创作风格。对她创作主体意识的阐释,本文从母性意识、城市情结和真实的自我这三个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106.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朱定真--对天气察言观色向百姓嘘寒问暖朱定真是气象传媒人, 也就是把天气预报结论解读出来传播给大众的人.他说气象传媒人的综合判断能力很重要,拿到预报结论后,要马上意识到哪些是今天最重要的天气信息,怎样才能使观众明白并采取应对措施.他说自己学气候专业、当天气预报员的经历对做气象传媒工作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7.
哲学和隐喻作为人类研究的对象历史悠久,二者关联紧密.人类的语言系统中由于未能分化出一类专门的哲学语言,因而造成了哲学表达的困惑,而隐喻作为所有语言形态中的"共有因子"弥补了既有的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诗歌语言表达哲学的局限性.隐喻不仅能起修饰作用,能传达信息,还能表达真理,因而契合了哲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8.
杜夫海纳认为审美对象是纯粹知觉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看,这是经现象学还原而达到的具有主客关系本源性的意识结构,本文称之为"纯粹知觉意向性".在现象学还原问题上,杜夫海纳受到了胡塞尔、海德格尔、梅洛-庞蒂的多重影响,而又有自己独到的发挥和创见,这主要表现为,他把还原看作是由纯粹知性意识(胡塞尔)、经知觉意识(梅洛-庞蒂)到纯粹知觉意识的回溯,即回到知觉主体与世界的根源处.这种回溯表现在意识活动方面,就是走向感性,并外化为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异化";而表现在意向对象方面则是,在悬置外部世界的同时,审美对象从非现实转化为现实的"现象",即在呈现中被给予和被还原的感性的对象,杜夫海纳称其为"中立化".  相似文献   
109.
柏拉图相论与异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使用符号去指涉和述谓对象,是人类意识超越于动物意识的所在,但符号的使用蕴涵着不可避免的异质性,即符号种类的不可通约性。这种异质性在柏拉图的相论中得到了典型的体现。柏拉图以为,感官之知是异质的,心灵可以将其统合起来,代表同类个别事物之共同本质的相则是心灵之知的最高对象。殊不知,诸相的发现不仅没有如期达致意识领域的统一,反而造成了其间的新纷扰,即抽象符号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符号的异质性由此初现端倪。柏拉图相论所包含的异质性问题暗示着符号意识的限度。  相似文献   
110.
傅鉴 《四川省情》2004,(7):31-34
成都警界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劲旅。2000年以来,先后被公安部荣记集体一等功,被四川省公安厅、成都市公安局荣记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多次,有两人被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尤其是针对影响恶劣的人命案,这支劲旅很早就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