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27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8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78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播出以后,在部分人叫好的同时也遭到不少质疑和炮轰。尤其是2月份,著名剧作家魏明伦直言不讳公称小品“《不差钱》,但差道德”以后,更是引起了网上网下、高官平民的广泛讨论与争议。此话题至今仍一直居于“高烧”状态,甚至有越炒越热的趋势,迅速成为当下最火爆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42.
舞剧成功与否,角色塑造是关键,成功的舞剧角色表观了人们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等深层精神世界,展示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以及人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创造出可被人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表达舞蹈创作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演员在舞剧中的角色塑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得的,而是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日积月累,除了在技能上刻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以外,还要时时不忘扎根于生活之中,从生活这个大课堂里不断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知识,并努力在艺术实践中发展对生活的表达能力.正所谓,"欲成舞蹈家,功夫在舞外".  相似文献   
43.
元杂剧是元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其中爱情婚姻戏数量最多,所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丰富、鲜明,个性突出。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剧本继承了文学抒写爱情婚姻的传统,其女性形象书写的成功,得益于元代宽松的社会环境,也是大量文人投入杂剧创作的结果,承载了元代文人仕途和婚姻的幻想。这些爱情婚姻戏中的女性形象符合女性善良、勤劳、包容的传统理念,元杂剧爱情婚姻戏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明清戏曲发展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4.
卢佶 《金陵瞭望》2008,(23):30-31
在中国文学和戏剧史上,有一位南京人被冠以“江南才子”的称号,更以学术成就“五个第一”而闻名。他,就是卢前——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文学和戏剧史论家、散曲作家、剧作家。  相似文献   
45.
《红楼梦》中披露出来的腐朽“八旗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是一部反映清代满族贵族之家生活的小说。清代旗人社会腐朽的“八旗遗风”,在贾府俯拾即是。这些描写使小说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46.
潮剧与白字戏历史上是同一个剧种,都叫做白字戏,鉴于白字戏来源问题的众说纷纭及诸多疑惑,在研究剧种的形成时一定要从构成剧种的基本要素——演出主体、戏剧产品及戏剧受众三方面综合审视,孤立地看待研究对象则难免片面。基于此,乡社祭祀赛会是白字戏生存发展的温床,而外来剧种是其由小戏成熟为地方剧种的催化剂,地方小戏与外来剧种都是形成白字戏的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  相似文献   
47.
“元小说”的叙事手段及其操作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小说”是作家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结果,它常常以“露迹”、“戏拟”、“拼贴”等手段来颠覆小说艺术原有的模式和规范,并进而消解这些模式和规范背后的意识形态权威。由于这种反中心、反权威、反制度化的解构倾向契合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语境,使得“元小说”这种由来已久的艺术形式受到了众多作家的重视与青睐。  相似文献   
48.
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不仅具有以雄壮美、造 型美、意境美、流动美、朴拙美为个性的砂岩峰林 景观美,而且,由于武陵源地处高山峡谷,地理位 置偏僻,交通极为不便,千百年来“养在深闺人未 识”,长期聚居于此的土著人土家族人保持着独特 而美丽的民俗文化。这种民俗文化美主要表现在 服饰工艺美、饮食居住美、婚姻习俗美、传统节日 美和歌舞戏曲美等五个方面。 一、服饰工艺美 在“改土归流”(公元1727—1735年)以前,土 家族男女均穿斓花衣和八幅罗裙,头裹布巾。清代乾隆《永顺府志》载:“土民散处山谷间,男女短 衣跣足,以…  相似文献   
49.
音乐史上的雅俗之变与汉代的乐府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的乐府艺术是一个以娱乐为基本功能的俗乐艺术系统。从音乐史角度来看,汉乐府是战国至秦汉雅乐衰微、俗乐逐渐发展的产物。本文尽量联系音乐史的发展规律,从音乐的娱乐本质着眼来研究从周乐到汉乐的雅俗变化问题。文章主要分三部分一、周乐完成体系后俗乐的继续发展造成战国音乐的雅俗冲突;二、雅乐在汉代衰微的音乐本身的原因,汉代祭祀、典礼之乐的雅俗性质问题,雅乐在汉代的保留情况;三、汉乐府俗乐艺术的构成及其综合性娱乐艺术的性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