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3篇
  免费   30篇
管理学   426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23篇
人才学   40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365篇
理论方法论   106篇
综合类   653篇
社会学   110篇
统计学   15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随着知识化经济的不断深入,人才资源对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对冀东经济区人才资源规模、竞争力、资金投入、行业产业分布来分析冀东经济区人才资源的现状,指出当前冀东经济区在人才结构、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2.
张敏 《经营管理者》2009,(24):308-308
通过参与式教学了解九江外贸商品的现状,分析九江外贸商品的发展,结合九江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以及"山江湖"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九江现存外贸商品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鄱阳湖经济区建设,推动九江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3.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郑汴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快了郑汴一体化的进程。工业中各行业的静态和动态集聚指数分析表明,郑州和开封是实施一体化的理想区域:1.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实来看,郑汴两地更多地体现的是一种区域分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2.在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郑汴集聚的非优势产业和优势产业,是两地快速成长的产业,在产业内和产业间会形成规模经济-分工。3.郑汴产业对接不是单方向的开封对接郑州,而是存在着郑州对接开封、开封对接郑州和郑汴相互对接等三个层面。4.郑汴一体化使两地所获得的利益并不对等,郑州汲取了郑汴一体化的大部分利益,而开封有进一步被"空心化",进而沦落为落后产能承接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44.
45.
46.
雾霾的成因与治理成为理论界和实践部门关注的焦点。中原经济区成为雾霾最严重的地区,这与其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绿色技术创新滞后关联性极强。这种滞后性突出表现为末端治理技术创新成效不佳、绿色产品创新能力不高、绿色工艺创新水平较低。绿色技术创新滞后的主要成因在于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行为锁定,包括企业因素、政府因素、消费者因素和社会组织因素。通过机制优化矫正绿色技术创新主体的行为偏差,是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绿色技术创新、实现雾霾根本治理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7.
文章基于环境DEA技术,测算了2000-2014年有碳排放约束和无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区域经济集聚效率,检验了集聚效率的趋同性,分析了影响集聚效率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有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高于无碳排放约束下的聚集效率,说明实施碳排放政策对提高经济聚集效率具有促进作用;我国各地区的经济集聚效率有趋于各自稳定水平的趋势.在影响聚集效率的因素中,对外开放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区域技术创新对集聚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而财政支出占比、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城市化率对集聚效率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48.
严文杰 《四川统计》2012,(12):19-21
编者按:为深入了解川南经济区的发展情况,本刊特派记者兵分四路赶赴宜宾、泸州、内江、自贡四市走访当地代表园区及企业,与各界人士交流座谈,结合最切身的感受,为读者奉上四幅精心绘制、最真实的城市发展画卷。让我们一起关注川南,祝福川南!  相似文献   
49.
柳士双 《决策》2014,(4):46-47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陆续派出多个专家组,分赴各地对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行评估。从2005年浦东首个国家综改区成立至今,各类综改区和试验区已经遍地开花。眼下,这样的区域政策脚步并未停止,新一轮自由贸易试验区热潮正在兴起。但密集的区域政策效果究竟如何?在十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有必要停下脚步,进行一番评估和反思。  相似文献   
50.
成都经济区的范围与生产力布局特征 在四川省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征求多方面意见,最后对成都经济区范围界定为5市5县,即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眉山市、资阳市,以及乐山市的市中区、峨眉山市、夹江县;雅安市的雨城区和名山县。一些研究者还提出,遂宁市也应纳入成都经济区统筹布局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