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0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224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45篇
丛书文集   1310篇
理论方法论   158篇
综合类   2499篇
社会学   184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47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274篇
  2012年   338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281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新时期后期以来,由于文学体制的失序,文学理论出现危机.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文学理论效用的理解上存在着误区.文学理论并不指导文学创作,也没有必要一定与当下文学现状密切联系.文学理论的指涉对象主要是半理论形态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而调适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关系,是重建文学体制的关键.各安其位,是调适关系的逻辑前提.文学理论与批评只有在对视、对话、质疑、交往中相互定位,相互期待、相互激发,在共生性与异在性的辩证统一中,才能促进文学活动世界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2.
宋代文学的翘楚是文言散文,笔记又属散文中的大宗.梳理宋人笔记与其诗词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客观全面把握宋人诗文创作、理论批评的特点,避免因局限于一类一体的考察,而忽视对作家的整体性观照.爬梳大量现存宋代笔记和代表性文士的诗词创作情况,探析诗话与词话生成演进的文学史历程,剖判诗词与笔记文类交涉的概貌,可以发现,笔记是诗词作品文本的渊薮,能够据此校勘异文,勾稽本事,作为文献之宝库;更进一步,笔记也与诗词批评专著的生成交涉甚深,诗话、词话的成立,实源于笔记的孳乳,是笔记诞育了这一从著述体式到内容题材都极富中国文学批评特色的典型形式;另外,"以笔记为诗""诗化笔记",彰显出二者文体互渗的审美取径.  相似文献   
83.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这部小说一出版便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胡赛尼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小说中不仅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还蕴含着作者对战争、社会和人性的思考。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出发,揭示小说中所描绘的战争带给自然的破坏、阿富汗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失衡现象,探讨其中的生态意蕴,探寻作者独特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8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习总书记强调这个问题,一是说明批评武器极其重要,二是说明当前批评和自我批评仍存在标准不高、质量不高的问题,变了味、没"辣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85.
86.
一个人敢不敢说话,并不在于是否退休。不过现实情况是,确实有不少退休老人乃至耄耋老人无所顾忌,敢说真话实话,敢提批评意见,敢斗贪腐高官,以至于有媒体称:"中国现在出现了耄耋老人敢于直言的风景线。"案头就有几位耄耋老人敢说敢为的报道:一位是敢向省委书记叫板的92岁老人、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俊。杨老退休  相似文献   
87.
88.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文学批评专业化的关键起点。发展自芝加哥大学"哈钦斯学院"通识教育改革时期的芝加哥批评学派,在其核心人物R.S.克兰的带领下,以建立作为独立人文学科的文学批评为目标,融合实用主义哲学中的工具主义、实验主义等思想,开拓出一种具有多元视野的批评方法论体系。芝加哥批评学派与"新批评"派立身于不同的哲学传统并基于不同的人文教育视野,导致了两派在文学研究道路上的分歧。深受实证主义影响并试图建立本体论批评的"新批评"派走向了文本的封闭,而克兰的批评理论则延续了实用主义的传统,与时俱进,直面时代问题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促使中国的文学理论批评跻身国际主流已经提到了文学理论工作者的议事日程上,而且这方面已有人开了先河。《诺顿理论批评文选》(第2版)于2010年首次收入李泽厚的论文《美学四讲》,从而实现了英语文学理论界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认可和接纳。另一方面,这也预示着曾长期为欧美理论家所把持的国际文学和文化理论界也开始关注来自非西方的声音了。但并非每一位中国当代文论家都会像李泽厚那样幸运地被国际权威的文论选收入其中,因此,中国的文学理论家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被别人"发现",而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地去与居于国际文学理论前沿的欧美文论家进行交流和对话,从而挣得一些基本的话语权。在这方面,张江近年来开始的与美国理论家米勒的对话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90.
科幻小说中呈现出的对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下的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层面的反思,可以成为文学伦理研究的思想素材。威尔斯在他的短篇科幻小说《可显神迹的人》中生动地叙述了佛泽林盖在发现自己拥有超能力后,价值观扭曲、道德丧失的故事。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幻小说进行分析,客观地解读作品的伦理倾向,有助于读者把握科幻小说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