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58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18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502篇
社会学   88篇
统计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由于我国现行法律规范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规定的模糊与回避,致使学界一直争议不断,存在不同的声音,近年来司法实务也遭遇不同程度的裁判困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亟待解决。通过对现行法规及理论观点的梳理,认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用益物权、财产权,符合继承法遗产的特征,可以继承,并从古今中外立法例、农村土地改革、农村社会保障现状及农民意愿角度分析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具有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具体继承进行了合理构想。  相似文献   
992.
土地所内含的资源与财产双重属性要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须兼顾土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经济效率功能的实现。而当前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与流转实践,在没有后继保障措施条件下片面追求流转的经济效率价值,面临诸多问题,不具有可行性。承包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法理论演进对解决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可逆性,兼顾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意义重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下的"两田制"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在满足不同类型农户的利益诉求、克服承包经营权流转障碍方面优势明显,具有可持续性和可推广性。但是从长远来看,变农村土地的直接保障为间接保障,纯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效率价值,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才是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993.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已经在全国很多地区开展试点,但是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障碍阻碍了其发展.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中既存在政策层面与立法层面态度不一致的问题,也存在政府某些领域过度干涉和某些领域不作为的矛盾.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一方面要从立法层面对不合理的规定加以修改或废除,并制定新法,在抵押关系当事人、标的物、实现规则、生效规则等方面明确规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提供基础服务.  相似文献   
994.
对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定位和规制,需要从既存法制出发。在当前制度背景下,仅有部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能够产生新的权利,而这种权利与《意见》所提出的土地经营权并不契合。将土地经营权作物权化塑造以使其表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成的新权利,具有必要性和现实可能性,应该在《物权法》用益物权章中对土地经营权进行相应的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995.
我国农地抵押融资试点已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典型模式。两种模式在抵押实质、流转市场、政府财力、金融机构交易成本、风险化解机制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都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流转市场、抵押操作规范做出了相应要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地抵押仍然存在试点推广的可行性;鲜明的农业主导产业、明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高效的流转市场、严密的操作规程是推广农地抵押融资的必备条件;抵押物价值、政府行政能力及财力、土地流转市场及群体信用差异是模式差异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农村土地“三权分离”的改革使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为我国农户融资的新途径,可有效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该业务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制约了其大规模推广.故从借款人信用风险、抵押物风险、操作风险三大方面着手,运用博弈论对涉农金融机构和农户的信贷行为进行分析,结合现实情况,得出加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方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农村征信管理空白,加快推广农业生产保险制度,健全抵押物价值管理机制,旨在于促进涉农金融机构广泛开展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  相似文献   
997.
<正>2013年3月,一封封反映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雷毅有关问题的信访举报信件不断寄往云南省纪委,引起了云南省纪委的高度重视。自此,一名国企老总的辉煌人生因贪婪的欲望而走向滑铁卢……私欲膨胀,廉洁底线失守"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相似文献   
998.
民国时期,历经司法继受和立法继受两个阶段,外来的永佃权制度开始在江苏地区生成。在此过程中,继受而来的永佃权规则与江苏地区固有的一田两主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其在理念上的冲突表现为,永佃权所属的罗马法所有权-他物权的概念体系与一田两主制度所蕴含的"双层所有权"理念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从比较法的视野来看,这一事件并非孤例,在我国法律移植的母国——德国和日本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这些史实对当代农村承包经营权性质的重新定位具有重要启示。不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之间的关系理解为用益物权与所有权之间的关系,而应按照分割所有权的理念将两者间的关系理解为用益所有权与处分所有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随着三权分置政策的推进,适时的立法跟进成为必要。将政策上升为法律,需遵循法律体系内在逻辑,不能直接照搬政策术语。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来看,其并不包含承包权,故对三权分置的法律解读不应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大陆法系所有权弹力性及“母子权利”结构出发,三权分置的法权结构应为农村集体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上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设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为其他农业经营主体设定土地经营权。为实现“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三权分置目标,同时从法律体系自身逻辑出发,土地经营权应当被定性为物权。  相似文献   
1000.
《民法典》编纂中,农地“三权”分置既不应分解、架空或舍弃土地承包经营权,也不宜将其准所有权化或认定为自物权,而应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而非“土地承包权”的称谓并充实其权能,使其回归本来的用益物权属性。《民法典(草案)》《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二审稿、一审稿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存在一定缺陷。《民法典》中的农地“三权”分置应采用“农地集体所有权(自物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债权)”,而非“农地集体所有权(自物权)、土地承包权(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用益物权)”之结构。在农地法制改革中,应坚持和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而不能将其虚置;不能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认定为扮演所有权的角色,而应坚持其为派生自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用益物权定位,并以充实其用益物权权能为基点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造;土地经营权应定位为分离自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债权性权利。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这一权利定性和权利称谓,不应受土地经营权生成和定性的影响,也不应被“土地承包权”所替代。在充实土地承包经营权之用益物权权能前提下,经由债权定性的土地经营权的生成和流转,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