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364篇
劳动科学   68篇
民族学   37篇
人才学   71篇
人口学   20篇
丛书文集   523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124篇
社会学   363篇
统计学   1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181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68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洪山戏是流传于皖东来安、天长,以及江苏扬州、六合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脱胎于明末清初的傩,因而具有鲜明的仪式性、祭祀性特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加以改造,使其一跃成为“抗战戏剧”,为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抗日宣传和群众性文艺普及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章对淮南大众剧团的洪山戏演出模式进行研究,发现剧团在演剧活动中呈现出演职体系规范化、舞美式样成熟化、宣传手段多样化以及管理制度系统化等特点,洪山戏也逐步从“香火戏”发展成为“红色戏剧”。淮南大众剧团在演出模式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戏曲改革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2.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抗日的民族政策和联合各民族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建国主张。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西北蒙回民族为主要对象,党将民族政策的研究、实践和探索贯穿于边区党组织建设、法制建设、机构机制建设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工作,实现党的民族工作在边区的制度化,辐射和吸引边区内外更多少数民族参与到抗战建国中。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民族工作实践,是党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相结合,在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战的同时,在陕甘宁边区这个地理空间进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尝试的一个初步阶段。  相似文献   
33.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理论创新又是一切创新的前提。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经典论著是我党抗战军事理论创新的代表作,它对抗日战争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4.
抗战期间,我军政治工作继承和发扬了古田会议以来的优良传统,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特点的需要,在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5.
抗日战争中,129师师长刘伯承打破思维惯势,反常用兵,在同一地点,利用同一战法,在三日之内连续取得两次大捷,堪称抗战中的一个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36.
王庭岳 《决策探索》2005,(10):75-75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围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可以与中共领导人接触,多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以便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  相似文献   
37.
从大学生就业谈高校学生档案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档案是国家人事档案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学习及各种社会实践的真实历史记录,是大学生就业及今后选拔、任用、考核的主要依据.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社会逐步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情况下,加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把人才输送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决策导刊》2006,(7):I0002-I0002
“十五”期间,涪陵区扶贫开发办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农村扶贫十年纲要(2001——2010年)》和《重庆市涪陵区扶贫开发规划(2002—2006年)》,坚持开发式的扶贫方式,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方针,以特困村建设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要对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加强“三基(基础设施、基本产业、基本素质)”建设为突破口,以实施扶贫培训和高山易地搬迁扶贫为手段,以加强贫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强化科技扶贫,社会帮扶,扶贫资金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创新机制,增大投入,强化帮扶措施,贫困地区发生了重大变化,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9.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影响和威胁全市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高温、大风冰雹、地质灾害、低温阴雨、地震、有害生物灾害、森林火灾、雷电、浓雾等。“十五”期间,全市因灾死亡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绝收面积85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6.75亿元,占同期GDP的2.11%。  相似文献   
40.
“十一五”期间,是重庆市进一步“打基础、建平台,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关键时期。根据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十一五”规划要求,今后五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提升城市发展理念,实现“城市·人·自然”和谐发展。具体目标是: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体制;通过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重点解决环卫基础设施,城市人行过街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