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中文信息》2006,(8):86-91
拉日马景区是一座地域辽阔的天然牧场。牛羊成群的拉日马草原风光旖旎,特别是夏季的草原,一望无际的草地开满了各色野花,淡淡的花香萦绕不绝,沁人心脾。每年的七八月,藏民们从四面八方涌入拉日马草原,在这里举行盛大的赛马活动和物资交易会。  相似文献   
32.
霍巍 《西藏研究》2002,(3):52-60
佛教传入吐蕃之后 ,佛教石窟寺艺术也随之在西藏高原兴起。开凿石窟、雕刻塑造佛像之风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拉萨初开其端 ,被称之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 ,便是其中的一处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① 但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局限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西藏高原这一佛教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并未能够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两方面加以认真的识别与研究 ,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分布图上一个几乎是空白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藏西部以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石窟遗址的考古发现 ,②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33.
马俊 《经理人》2014,(10):120-125
正在杳无人迹、飞鸟罕至的喀喇昆仑山脉的"克勒青河谷"徒步,最大的风险不是风雪和冰川坍塌,而是放弃。放弃,意味着自己的惰性和恐惧的重来,也宣告此后的风景与自己的断绝。一群民间驴友,通过不断进取,创造了一项奇迹—成为历史上徒步征服这条河谷的第109人!很多人都在谈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修身"是儒学的第一个门槛,当然在对该词的注释上,大多指向对心灵的修葺,但我以为,它首先是生理上的概念,就是残酷地挑战自己的惰性、克服自己的恐惧等等,把自己修炼成刚强。基于这个思维,我现在每年都会招募一些  相似文献   
34.
35.
红珠 《小康生活》2006,(6):40-40
夏季将至,许多家庭主妇会趁假日清洗、整理冬天的衣物,这其中,纯毛毛衣最让人头疼,因为它洗后容易缩水,一件大人的衣服常常变成了“童装”。在这里,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对于缩水严重的毛衣,不妨放到蒸锅里蒸一下,再趁热拉抻,就能使其恢复原来的大小。这是因为,羊毛纤维具有热可塑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在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毛线很容易改变形态,冷却之后又可保持不变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热蒸汽的作用,使毛纤维的鳞片张开,恢复原来的弹力和蓬松,再经过适当拉抻就能使毛衣恢复原状。具体方法如下:先在一盆3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中加入洗发香波,把…  相似文献   
36.
预应力混凝土轨枕螺栓孔纵裂伤损是我国轨枕伤损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是近十年来影响轨枕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力学角度,采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用SAP90分别对预应力混凝土轨枕上道前和上道后螺栓孔部位的受力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和分析,总结出螺栓孔区域受力变化规律,并指出螺栓孔部位局部拉应力过大是造成螺栓孔纵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7.
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秀拉》通过对女主人公秀拉和黑人社区“底层”的描写,探讨了关于黑人女性寻求自我和黑人群体重建种族文化的话题。这一主题的表达有赖于作品中众多象征性意象的运用,着重分析这些意象的隐喻意义,并发掘莫里森文本的民族寓言特质。  相似文献   
38.
"人力资本论"中的劳工迁移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茂信 《求是学刊》2007,34(1):122-131
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科技革命的展开和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崛起,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经济繁荣和社会失业率并行攀升的趋势。对此,以西奥德.舒尔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通过实践和潜心研究,提出了颇有影响的人力资本论,其中关于劳工迁移的精辟论述具有很强的历史和现实性价值,但是,其中的局限性也十分突出,尤其是强调区域工资差异的论述似有以偏概全之嫌。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近现代史上的跨国移民以及二战后美国以劳工为核心的人口流动,都证明了该理论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9.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在职场上,每个人都希望升职加薪,大展身手,但真正达到目的的寥寥无几。其实,升职的过程一个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不仅需要认真工作、团结同事、能力突出等量的积累,更需要老板同意升职加薪这一质的转变。要实现这个质变,仅消极等待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自己开口。  相似文献   
40.
珠三角代耕农流动原因与流转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耕农是农业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其流动方式有政府招耕、亲友介绍、中间人介绍、转租、自主流入等;具有产业内部性、趋利性、盲目性、无序性、不稳定性、时代性等特点。流入地与流出地政策制度、经济利益、社会关系、耕地环境、市场交通、代耕农群体等方面的推-拉合力,是代耕农流动的综合因素。近年来,代耕农呈现继续代耕、回家耕种、进厂打工、经营其他等流转新趋势。加强其流转引导是履行政府职能与维护社会和谐,节约流动成本与优化农村劳动力配置,维护社会公平与保障代耕农权益的需要。政府应从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代耕农权益,促进代耕农社会融合,加强对代耕农的服务等方面入手,引导代耕农有序、合理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