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06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天空拉起了无数的丝帘后,地上的水滴开心地聚集在一起,于是便有了我——小溪。闭上眼睛,安静地聆听,你是否听到了我歌唱的声音……  相似文献   
82.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私人书信中,提出了“人身上的人”这一命题。陀氏在其整个创作生涯中对这一问题都在进行着思考。其作品《罪与罚》中,“人身上的人”之谜的发现伴随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精神探索过程。这位悲剧性主人公看清了世界异化的本质,他脱离了他所属的社会,并且企图通过个人的抗争表现个性与自由。但是拉斯科尔尼科夫曲解了自由的含义,自由意志发展成为带有强制性的权利意志,这标志着主人公内在自由的丧失。拉斯科尔尼科夫最终在基督虚己的爱的感召之下,通过受苦受难净化自身,摆脱了罪的挟制,走向了精神复活。  相似文献   
83.
莫里森将《秀拉》界定为一部"关于善恶和友谊的小说",但其伦理特征有待评析。总结了评论界对主人公道德倾向的现有看法,即秀拉是恶、恶中兼善和无恶无善三种观点,在辩驳这些观点的基础上,根据马克思主义"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有利于人性的全面完善"两个衡量道德进步的根本标准,分析了秀拉几种典型"恶行"的伦理意义和道德影响,得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秀拉》是对传统道德观的质疑和颠覆,其主人公根本上而言代表着"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84.
李德成 《中国藏学》2006,(2):212-216
藏传佛教拉然巴格西学位制度创始至今已近400年,在藏传佛教界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随着历史的发展,藏传佛教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改进学经制度,建立了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呈现出新时代的特点。2005年10月,11名藏传佛教界学修出众的高僧获得藏传佛教首届“拓然巴”高级学衔,标志着藏传佛教高级学衔制度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85.
莫里森小说《秀拉》塑造了多个黑人女性形象,她们性格不同,人生道路迥异;以克尔凯格尔哲学为参照,这些人物的塑造受到了其人生境界理论的重大影响,她们分属于克尔凯格尔所描述的个体生存的3种境界,克氏的思想是该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6.
着重讨论用动力松驰法获得预张力膜结构的最小曲面;剖析了动力松驰法的内核,并分析了该方法用于膜结构中的具体细节。通过采用“运动阻尼”的思想,使得该方法更为简便、有效。最后给出两个具体算例。  相似文献   
87.
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量常温下(25℃)浓度为2%的食盐水溶液、蒸馏水和浓度为0.05%的洗衣粉溶液(以汰渍牌洗衣粉为例)、湖水、海水、自来水的表面张力系数.得出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的不同液质对表面张力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
追求并建构自我是<秀拉>的重要主题之一.主人公秀拉在追求独立自我的艰难过程中不断遭受否定和离弃:首先是母亲汉娜,接着是朋友奈尔,最后是情人阿加克斯.来自亲情、友情及爱情的否定使秀拉追寻自我之旅很艰辛、孤独,但正是这些否定造就了秀拉的生活轨迹,坚定了秀拉寻找独立自我的决心,塑造了秀拉独特的不断发展的自我;也正是通过超越这些否定,秀拉完成了自我追寻之旅,并成功地构建了独特的自我.  相似文献   
89.
只要现代职业人的概念存在,等级和民主就相克相生,互相激发出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现在,很多青年人关注齐白石,并把他作为一个成功的典型。从木匠到巨匠,可以说是一个飞跃。齐白石从当时社会地位极低的民闻手艺人成长为一代艺水大师,这个飞跃的确让人羡慕。现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滔很存压力,当初齐白石S7岁到北京米打拼,人生地不熟,抛家舍业,独闯京城,操着一口地道的湖南口音,是很不容易的。曾经有篇文章说白石老人是史上最牛的北漂,比一千个杜拉拉还励志,还有一篇文章说白石老人是史上最牛的蚁族。可见人们已经把齐白石当成了通过自身勤奋努力最终获取成功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